这是好事。
▲中国最顽固的“钉子户”。
文/朱昌俊(媒体人)
据悉,位于上海沪亭北路中段的“上海最顽固钉子户”即将被拆除!9月7日,在这里僵持了14年的许先生一家开始收拾行李搬走,预计最早9月12日就能彻底腾空。许家对媒体表示,在这里僵持了14年,终于可以自由了。
在强拆现象尚未杜绝的现实中,这样的“钉子户”新闻堪称“暖心消息”。或许,“钉子户”坚守多年,将原本四车道的道路缩小为两车道,带来了不便,也影响了市容市貌;14年,对于任何追求快速革新的城市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岁月。
▲就是这里。
但即便在如此“现实冲击”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它仍然能够被保留下来,并在双方和解后最终依法拆除,可见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是多么珍贵。
新闻背后的评论中,不少网友带着讽刺的语气说:“就是钱啊”,或者批评业主“漫天要价”。这是可以预见的舆论反应,必须承认,“钉子户”形成的直接原因,确实是拆迁部门和业主在利益满足上没有达成共识。
但从法律权利的角度看,这样的指责无疑是不公平的。公民在法律框架内维权有什么错?一个尊重个人权利的社会,应该容忍这种自我维权的固执甚至顽固。“钉子户”是一个中性词,依法维权不应受到过多的批评。
▲浙江温岭最顽固的“钉子户”。
在多年的谈判过程中,拆迁部门与住户业主之间确实发生过一些争执,但双方保持了理性对话,没有进行“断水断电”等常见的非理性行为,这种克制与尊重应是问题最终得到妥善解决的重要原因。
这里有必要提一个时间点,那就是“钉子户”所属的沪亭北路拓宽工程直到2008年10月才有了正式的规划,而在此之前一年,我国《物权法》才颁布实施。虽然无法得知当地拆迁部门对“钉子户”的“容忍”是否与此有关,但显然在《物权法》实施10周年之际,这批“钉子户”的命运,已成为社会产权保护的一个生动注脚。
但肯定“钉子户”维权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鼓励这种僵持、拉锯式的维权模式。一方面,正如许家所言,14年坚守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生存环境的不便,恐怕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维权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因此,终于松了一口气。
另一方面,“钉子户”的存在对公共利益来说并非好事。可以说,“钉子户”对于私人和公共利益来说都是一场成本非常高的游戏。因此,需要呼吁城市改造部门在拆迁补偿方面有更多创新、更有效的利益协调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次优操作。当然,前提是在法律框架内。
人们常常用西方著名的谚语“风可以进来,雨可以进来,但国王不能进来”来形容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在现实语境中,14年的“钉子户”问题通过和平谈判有了更现实、更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恭喜许家经过14年的坚持,终于完成了对自身产权的确认。同时也希望这样的“钉子户”故事,能为个人和公权力注入更多的产权理念。
标题:上海最牛钉子屋坚守 14 年终于拆除,这是为何?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3447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