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库下载 手游攻略 新游动态 红色家风:滋养黄土地上的一代代新人

红色家风:滋养黄土地上的一代代新人

时间:2024-06-01 18:02:3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0

是把革命放在第一位的爱国情怀,是全民服务、普天之下的初心,是严以律己的价值追求……人们来到这里参观、纪念,寻找心中关于家风的答案。

在村干部写给子女的信里,在两代劳模守护青山的执着里,在一对视田野为家的科学家夫妻的浪漫里……今天,行走在延安,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无尽的感叹涌上心头——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者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培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它隽永无声,至今仍在黄土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

心中有“大爱”:家国情怀

延安王家坪,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一棵老柳树萌发了新芽,树旁、毛泽东和毛岸英的画像两侧,游人纷纷驻足凝望,思绪万千。

树影摇曳,往事浮现在脑海中。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回到延安。时隔18年,毛泽东对这个懂外语、举手投足间都带着几分西式风情的儿子格外疼爱。他告诫爱子:“你吃了十年西式面包,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上过高等军事学院,你还有一课要补,你应该去考中国劳动大学。”

“爱有很多种,毛主席对子女的爱是细腻而严格的。他希望毛岸英以人民为师,到农村去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磨练意志,了解中国实际,陶冶人民情操。”针对游客的提问,导游何莉莉如此回答。

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说,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更是红色家风建设的承担者和践行者。“他们把‘小我’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大我’紧密结合起来,让家风成为传承信仰的力量。”

时光荏苒、星辰变幻,老一辈革命家通过亲身实践所形成的优良家风,早已深深扎根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甘泉县石门镇魏家沟村第一书记崔元强,已开启第四个驻村周期。这个从小听着毛岸英上“劳动大学”故事长大的年轻人,至今还记得2017年驻村前,妻子在一次家庭会议上的告白。

女儿才5岁,妻子工作忙,驻村后他无暇照顾家人,困难重重。“你虽然在农村长大,但懂的不多,组织上需要你,就去吧,我和父母在家呢!”亲人的安慰,让崔元强更加坚定了完成使命的决心。

进村之初,宿舍条件简陋,“外面下着大雨,屋里挂满了水帘。”崔元强并不在意,他跟着村民到田间地头、大棚里寻找产业发展的瓶颈,挖井引水、改造设备、引进蔬菜新品种……说说笑笑、奔波劳碌,一幅蓝图渐渐在他眼前勾勒出来。

2019年,村里工作期满,崔元强很不舍得离开村子。“我们争取到的项目资金马上就要到位,产业还要继续提升,很多工作才刚刚开始,我不能走!”在抉择的时刻,村委会的一盏独灯下,崔元强摊开信纸,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女儿,爸爸想天天陪你,但是村里人也需要我,你要好好学习,爸爸也会努力的,希望我能给你做好榜样……”

父爱永不食言。他带领村民建起第三代自动化温室大棚、把坡地改造成梯田、把自来水通进家家户户……这些年,魏家沟成为全县设施蔬菜的“明星村”,人均纯收入达1.98万元。崔元强还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称号,走进人民大会堂,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和陕北高原上千万个男人一样,崔元强性格朴实而坚韧。他轻轻松松地讲起自己在村里的艰辛和获得的荣誉。但提到妻子和孩子,他瞬间泪流满面。

留在村里期间,儿子出生了。崔元强因为工作繁忙,从未陪妻子产检,一家人依然是分开的时间多过在一起的时间。“女儿曾经在作文里写过,‘爸爸是我的榜样,我要向爸爸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崔元强擦干眼泪,一字一句地说,“家人是我的依靠,是我的动力。”

先有“大家”,后有“小家”,舍“小家”为“大家”。不同的时代,同样的选择,澎湃的家国情怀一代代传承下来。

宝塔山脚下,延河边,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院内,一块写着“红军后代、人民卫士”的匾额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支消防队诞生在窑洞里。如今,这支消防队的队员们一年有300多天住在部队里,“时刻坚守岗位”,用与亲人的分离换来千家万户的和平安宁。

2013年7月,持续强降雨导致延安多地发生山体滑坡、溶洞塌方,宝塔站以5人一队、3人一班的战队方式,在暴雨泥泞中7次翻越宝塔山、5次翻越凤凰山,连续奋战26个昼夜,疏散群众千余人,救出被困群众62人。

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对于队员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他们视基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用赤诚和忠诚守护着3556平方公里土地的安全、75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代又一代消防员也在优秀作风的传承中成长起来。在张思德纪念广场,集体吟诵《为人民服务》;在南泥湾,队员们回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岁月……

“每当有新消防员入队,队里都会组织他们参观革命旧址、宣誓、回顾队伍历史,这是我们入队的第一课。”宝塔站一级消防队长张宝元说,“‘救人于水火,救人于危难,给人力量’,这是我们的誓言,也是这个大家庭的传承。”

心系人民:为人民奋斗的初心永不停歇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延安红色家庭风貌馆里的“革命爱情”篇章也是最吸引游客的。

“九年来,我们好像一直都是一起过中秋节的。这次的分别,和抗战头两年的分别,似乎有很大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长大了十岁,更主要的是,我们在为人民服务的生活中,得到了更多真实的慰藉……”

这是1947年中秋节,周恩来在赴陕北作战途中,写给在河北的邓颖超的一封信。信很短,但感情很深。两人为了事业不得不暂时分开。信是远方寄来的,却照亮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互相扶持、心中有大爱、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延安时期无数革命夫妻的鲜明家庭风貌。”延安红色家风博物馆馆长谢文波说,当代人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却能在革命前辈们的爱情观、家庭观中找到共鸣。

时光荏苒,不管是伟人还是平凡人,奋斗者的爱情总是格外浪漫。

头戴草帽,脚踩胶鞋,工作服边缘破旧。“他们看上去不像专家,更像庄稼人!”这是很多人对杨建利夫妇的第一印象。

9年前,这位来自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的专家到延安市郊的庙沟村调研。一进村,就被果农们团团围住。这里虽然是优良的苹果育种区,但这里土壤裸露,蒸发量大,水资源利用率极低。果农们无助而又热切的眼神,深深触动了杨建利。

“油菜长得快,很快就铺满地面,能派上用场吗?”这个灵光闪现的念头,让他集合了队伍,卷起被窝,在庙沟村安家落户。

灵光守护者2_守护灵光+0的加值_守护灵光圣武士

每次种完油菜就死掉,杨建利气得发高烧三天三夜。同事妻子担心,也加入到他的队伍里。冬天最冷的日子,大风刮过坡地,夫妻俩上山查苗,“像背着一块大冰块”,冻得动弹不得。他们早起晚睡,风雨无阻,一年有100多天都住在村里。

女儿劝父母休息,却放不下父母心里的结,鞭策夫妻俩继续前行。9年后,他们探索出的“陕北果园绿肥油菜保墒施肥技术”已在90万亩苹果园应用,实现秋雨春用,给黄土高原增添了一道风景。

杨建利出生在农民家庭,很少对妻子说浪漫的话。大学毕业后,两人只在五年前的国庆假期,女儿在农村探亲,拉着他们一起看了一场电影。那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让杨建利心潮澎湃。看完电影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得到了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如今,原来的队员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已经转队,就剩下他们夫妻二人还在坚持。

“对我们来说最浪漫的事,就是果农们用了我们的技术后,高兴地说苹果收成不错。”杨建利说,有国家发的工资、科研经费,一定要做出真成绩来。“我们夫妻二人能齐心协力,写出让农民感动的论文,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他们皮肤黝黑,脸上泛着高原红,这是夫妻俩在黄土上劳作得来的面容。

83年前,同样是在延安,一群人在黄土地上铸就了一种精神。

1941年春,北风凛冽,三五九旅战士们唱着“一锄一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进军南泥湾。他们日夜兼程,搭草屋、挖窑洞、扛锄头、垦荒,与自然、与大地搏斗,把“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大好江南”。

时任副连长的刘宝斋就是其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放弃了回城工作的机会,在南泥湾度过了余生。多年后,他的儿媳侯秀珍继承了他的事业,拿起锄头上山植树,让曾经满目疮痍的南泥湾重新绿了起来。

如今,坐在自家的小院里,年近八十的侯秀珍常常指着墙角的两把老锄头对来访者说:“一把是我父亲开荒时用过的,一把是我上山植树时用过的。我要留在这里,把南泥湾人的家传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村口的游客中心,不时传来《南泥湾》悠扬的曲调,生活已然翻开崭新的一页。植被覆盖率已达85%,湿地公园游客如织,民宿酒店生意红火,村民以旅游为生,南泥湾也迎来了又一次蜕变。

“家风体现一个时代的风貌,心系人民、为民奋斗的情怀,记录在延安时期革命者的家风家训中,也流淌在一代代革命老区人民不断奋斗的足迹中。”延安市妇联副主席苗菁说。

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

清明节将至,黄龙县石堡镇八家岭村老村长乔占山的墓前摆放着几束村民敬献的鲜花。

24年前,年逾花甲的乔占山被镇党委调动到八家梁村工作。从此,他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地干活。他凭着一腔热情和执着,带领村委会和一帮人,彻底解决了这里“山高路窄如羊肠、水缺油库、粮荒难”的贫困问题。

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组织上要求乔占山继续培养新人,他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7年5月,乔占山去世前三天,他还在村里工作。

几张工作照和不足一万元的积蓄是乔占山留下的唯一遗产。他一生为人民操劳,五个孩子也都是农民。“以乔占山的名声,如果他有私心,完全可以把孩子送到城里来工作,但他不会这么做。”石堡镇党委组织委员党娜说。

2020年7月,乔占山的长子乔志民在石堡镇斜湖村当选村支书,当时他已经60岁了。他沿着父亲的路,组织村民开创新局面:修建了11座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让小山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数十栋具有浓郁乡村风格的居民楼拔地而起,60多户避灾搬迁户即将搬进新居……

“我父亲常说,当官的不为民,就比黄龙山上的狼牙刺好不了多少。”乔志民说,父亲一生清廉,却给他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廉洁修身、廉洁治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要是我弟弟能来我们这里工作就好了,可我们这里只有穿的衣服、吃饭的……我们党只为国家、为民族、为劳动人民工作,不牺牲个人利益……”在延安红色家庭风貌博物馆的一块展板前,导游李辉一字不差地宣读着毛泽东写给表哥温云昌的信,婉言谢绝了对方想去延安工作的愿望。

她说:“毛泽东同志为全党做出了表率,爱亲而不偏袒,惜旧而不图利,扶亲而不养亲,充分体现了革命领袖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品格。”

全国劳模、延安市安塞区雷平塔村村民张连连了解这段往事后感慨万千,今年72岁的张连连不禁想起父亲张静给她立下的家规。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张静是原延安林业局副局长。亲朋好友劝说这位“大官”给张连连安排工作,但他严词拒绝,只给女儿留下一句话:“上山种树,你坚持下去,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张连连按照父亲的吩咐,拿起锄头,爬上荒山,没有树苗,就自己掏钱买,没有水窖,就自己挑石头,自己打水窖,瘦弱的肩膀常常被扁担磨得血迹斑斑。

节假日的时候,爸爸会从城里过来,和女儿一起植树,田埂上,夕阳下,爸爸的背影给了张连连坚持下去的力量。

40年来,张连连磨坏了100多把锄头、300多双鞋,栽种了20多万棵树,把荒山变成了绿山。长期的辛苦劳作,导致她的右膝盖骨因伤被摘除,有时简单的伸懒腰动作还能听到假膝盖吱吱作响。

张静去世多年了,但这股力量还在传承。结婚第二天,李宏伟就被婆婆张连连拉着去山上植树。2015年起,李宏伟和丈夫子承父业,在千亩林地里创办生态农场,发展林下养鸡,带动当地124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1年4月,李宏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回国时她双手捧着奖章递给张连连,两代劳模手拉手,满意地对视一眼。

守护青山绿水,红色家风延续。

站在张连连家门口,墙上的家训“种树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格外醒目。放眼望去,群山环抱,草木葱茏。

家正则天下安。跨越历史沧桑,时代回声依旧嘹亮。(记者 申红兵 陈晨 李浩 李亚男)

标题:红色家风:滋养黄土地上的一代代新人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3461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 人物「The 」栏目第 5 期:6 月的成
  • 中国农村的一些真实灵异事件,看完吓
  •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

    阴阳师4月22日更新内容:帝释天上线技能调整,红莲华冕活动来袭[多图],阴阳师4月22日更新的内容有哪些?版本更新

    2024-06-01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

    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直播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多图],2021四川电视台经济频

    2024-06-01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

    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直播回放在哪看?直播视频回放地址入口[多图],湖北电视台生活频道

    2024-06-01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

    小森生活金币不够用怎么办?金币没了不够用解决方法[多图],小森生活金币突然就不够用的情况很多人都有,金币没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