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讲义》,陈寅迟着,中华书局2021年9月版,394页,58.00元
我有一个日本朋友,练剑道20多年了。 他所属的剑道社名为“木鸡”,据说是日本顶级的体育团体。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我有点惊讶,因为现代汉语“哑鸡”一词描述的是一个迟钝或害怕、不知所措的人。 它始终是一个贬义词。 在相扑、柔道、剑道等日本竞技运动中,目瞪口呆是形容超一流状态的褒义词。 至今保持 69 场连胜的日本传奇相扑选手双叶山在第一次失败后曾说过一句名言:“我仍然不是失败者。” 几年前,另一位相扑横纲白穗在63连胜停止时也感叹自己“为没能成为坏鸡而感到羞耻”。
17世纪日本“剑圣”宫本武藏的传世画作《武僧观斗鸡》,描绘了武僧观看斗鸡的情景。 传说宫本武藏的剑术达到了“木鸡”的水平。
参见《木鸡》篇中的《庄子·外片·大生》。 传说,周宣王命姬柱子对刚买来的斗鸡进行角斗训练。 前三十天,周宣王三次派人去取斗鸡,季柱子都以“眼疾手快”为由推辞。 第四十天,他终于交出了一只看上去呆板如木雕的公鸡。 鸡。 这只“木”鸡一进场没有动弹,却让对手崩溃,不战而屈人之兵。 重读这段话,我恍然大悟,日本体育中使用木鸡的方法,才是庄子的初衷。 《道德经》中的“光尘和”、《庄子》中的“坐而忘”,都是由木鸡来体现的。
“木鸡”一词广泛用于各种日本剑道工具上。
“经典是具有特殊影响的书籍。它们要么以遗忘的形式在我们的想象中留下印记,要么伪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记忆深处。” “经典就是这样的书,我们听得越多,认为我们理解它们,当我们真正读到它们时,我们就越发现它们独特、出乎意料、新颖。”
到了中年,我重读了《庄子》中的木鸡,对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深有同感。 》这两句话。 《庄子》就是这样的经典中的经典。 复旦大学中文系陈银驰教授从1993年开始讲授《庄子》,每年讲授,每年更新。 近日,他将自己读庄子二十八年的心得整理成册,出版为《庄子讲义》。 之前听课的学生看完后告诉陈老师,他们在课堂上听到的内容只听懂了一半。 他们只记得老师有时会说起幸福,玩得很开心。 时隔多年,当他再次读《庄子讲》时,我才明白老师当年的“高兴”是什么。
日本柔道、剑道、相扑练习场地常放置木鸡雕像,以激励练习者。
《庄子》一书为华人世界贡献了五十多个寓言故事和成语。 这些成语一旦脱离了原文的语境,就会自行生长、传播,甚至发展出与原文故事完全相反的新含义。 ”就是一个例子。 现代人如果不仔细读《庄子》,往往会被面目全非的新意义所蒙蔽。 庄子善于将抽象的思想设计成两个人物对话的寓言,从而形象地突出冲突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如“凌晨三点,晚上四点”。 《庄子·内篇·七物》中,故事其实与这一章的“七物”篇相符。 以“物”为主题,阐释了猴子(比喻“俗人”)受限于时间、空间、文化的狭隘认知,以及猴农(比喻“道”)的综合视野。 这个寓言引起读者强烈的共情,以至于寓言中获得“橡子自由”的猴子成为后世“任性”的代表。 想到这一层悖论,“我们仿佛听到了庄子含糊的笑声”(《庄子讲义》)。
1934年,林语堂在《幽默论》中推荐庄子为中国幽默鼻祖。 “当像庄生这样的一流思想家出现时,他们讨论了影响世界的幽默思想和幽默文章。因此,庄生可以称为中国幽默的始祖。太师公开称庄生滑稽,这就是他所说的”。的意思。” 庄子的幽默贯穿于千变万化、摇曳生姿的怪词之中。 遗憾的是,一般大学课堂讲授《庄子》时,都是先“断章取义”,根据几个哲学概念或文学史概念,摘取零散章节举例说明。 这种哲学性、观念性的解读缺乏将庄子视为一流作家和幽默家的兴趣,这使得庄子与今天的人更加疏远。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中国人读经典的态度:“修改文字的机智随处可见;说话的人看到经典古书,就会肃穆肃穆,躬身屏气,不自觉地玩文字”。 ”(《管锥编·老子王笔笔记》)今天我们读《庄子》时,不妨尝试辨别“游戏三摩地”这个词的读音,从而看到乐观幽默的穷苦无忧无虑的庄子。 《庄子讲义》所提倡的“文体读法”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 作者一开始就指出,《老子》虽然五千字,却没有老子本人的踪迹; 《庄子》有十万多字,庄子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其中。 所以从《庄子》讲述的寓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在高处回望世间的种种事物,并发出隐约的笑声。
庄子的幽默有时听起来更接近“黑色幽默”。 唐代陆德明的《经解》概括他的“言辞深奥,真假如反”。 说白了,合乎道的话,听起来可能是违背常理的。 表面上看,它们似乎违背常理和事实,但仔细一看,却蕴藏着真相。 《庄子讲义》在先秦时期的文化语境中对这种“用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比如“鲲”其实是小鱼的名字,而“庄子”则是用来指代北明的大鱼,因为“庄子”是指北明的大鱼。 人们对文字符号和事物本身之间的联系持怀疑态度。 不仅如此,整本《庄子》致力于撕碎世俗价值观,告诉我们,就“毁其性命,损其性”而言,大圣伯益与大盗两者之间确实没有什么区别。强盗。
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庄子》处处设置了阅读障碍,即钱钟书的《管嘴编》(《管嘴》二本词典)《庄子秋水》“用筒看天,用锥看天”。指向地球”)曾指出悖论()和矛盾修辞法(),即字面意思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意思是连贯流畅的。 不仅句内存在悖论,而且《庄子》各章中还潜藏着许多令人困惑的台词,形成语义迷宫。 要走出迷宫,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先秦传世文献聚合的复杂性。 这些文字学问题,在《庄子讲》中通过对章节意义的梳理,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本书首先分析了《庄子》串联、组装成书的过程,以及各章的真实性,然后重点分析那些体例连贯、意义连贯的章节。 ,寻找并解读这六条意义链,然后将它们重新串成六串各有含义的语义项链。 《庄子讲义》重点梳理了这六大义链的内部结构,指出“《庄子》的结构摇曳多变,其思想惊人,而其脉络却前后相连,连续的。” 重点是连续性和连接性。 。
虽然是面向一般读者的大学讲座,但作者浏览了古今庄子评论的精髓,选取了最恰当的文字,在原文下方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并用较小的字体进行了标注,以提供先进的解读方法。阅读方法。 。 作者翻译了《曹寅与康熙》、《唐代变文》、《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文》等英文学术名著。他还在《庄子讲》的阐述中频繁引用和延伸中西知识的融合,将庄子现代转化为西方语境。 比如,拿出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名言:“人类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圈内是已知的,圈外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圆圈就越大,就越多。”你不知道,圈子越大。” 更”,证明它与《庄子》中的“有极限而无极限”有同样的道理。又如庄子的《道成》与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道不》的互文阅读已采取”(未采取的路)。
《庄子讲义》从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展现了庄子“通达”当今世界的启蒙意义——庄子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空间、时间和文化的局限性,进而努力突破、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正因为这种伟大的天地格局,两千多年前《庄子》寓言中的“木鸡”至今仍是体育“道术”的精神象征。
标题:呆若木鸡:我仍未成为木鸡的感慨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3440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