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她是一位大气优雅的艺术家; 台下,她是团队的坚强、一丝不苟的领导者。 从徐水农村爱听戏的“戏姑娘”,到河北梆子界的“一枝梅”,再到北京河北梆子剧团的“团长”,她把河北梆子唱出了河北又唱中国。 她就是我们今天《码头话剧》中的人物——中国话剧“梅花奖”获得者、北京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红菱。
王红玲,1966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夹官营村,父亲是河北省著名梆子钢琴演奏家。 正是在这样的艺术熏陶下,她从小就与河北梆子结下了终生的缘分。
1978年,王红龄参加艺术学校考试。 她一开口,就受到了面试老师的表扬。 此后,她顺利通过了三级考试,进入了河北艺术学校。
王红菱的声音就如她的名字一样,如银铃般嘹亮。 在河北省艺术学校,王红菱因嗓音洪亮、宽广、高亢,受到河北梆子大师贾桂兰的青睐,被誉为“小钻石”。 暑假期间,老师特意让她留下来经营两个月的“小火炉”。 为此,王红菱哭得很伤心。 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这两个月的学习,改变了王红玲的人生轨迹,让她在河北梆子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此后,王红菱跟随贾桂兰学习了《三娘教子》、《穆桂英挂帅》、《窦娥冤》等许多河北梆子经典剧目。 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她逐渐摸索到戏曲艺术的精髓,练就了真功夫。 很快她就脱颖而出,成为艺术学校的“尖子生”。
1984年,经过六年的艺校学习,王红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刚进剧团的时候,因为老艺人正值巅峰,她自然要从舞台上的“兼职”做起。 演出历时三年多,期间王红菱几乎扮演了所有的女性角色。 这期间她曾一度动摇,但对舞台的热爱最终让她坚持了下来,王红菱也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 。
终于,黄天得到了回报,王红菱的才华逐渐被剧团领导发现。 1990年,她首次登上舞台,在《穆桂英挂帅》中“唱主角”。 此后,王红菱的歌剧事业逐渐起色,多次获得国内歌剧重大奖项。 她也成为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顶梁柱”。
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一个歌剧演员的梦想和期待。 30多岁的王红岭就有了拿梅花奖的想法。 经过各方多轮协调沟通,最终决定排练《浣纱女》和《吴汉杀妻》来角逐奖项。 她用一间简易会议室作为排练场地。 寒冷的冬日里,她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反复练习跪步、拖步等技巧。 一个月之内,她穿坏了好几条训练裤,膝盖上的伤口也受损。 总是有刚刚愈合的血迹。 终于,努力得到了回报。 2002年,王红菱凭借出色的表演获得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正是她在梅花奖上的表现,让她引起了北京市文化部门的注意。 2004年,王红龄正式调入北京河北梆子剧团。
荣誉面前,王红岭并没有坐以待毙。 她大胆创新,广泛学习,从其他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 她向声乐老师系统地学习了声乐发声方法,并科学地运用到河北梆子的演唱中。 从发音到发音、口音等方面,他都有一套完整的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河北梆子的演唱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凭借在戏曲艺术上的成就和突出贡献,王红龄于2011年开始在北京担任河北梆子剧团团长。
如今,作为团长,王红岭肩负着发展传承京冀梆子团、砥砺前行的重任。 在她的带领下,剧团策划举办了多次巡演活动,赴甘肃、山西、湖北、陕西、深圳、浙江、安徽、河南、山东、东北等省市演出,把河北梆子这一传统音乐带到了全国各地。带着深厚的底蕴,走向舞台。 该剧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获得众多好评。 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王红龄始终关心着河北梆子这一古剧的未来,并为它的推广而努力。
王红菱将于本周日登上“戏剧码头”的舞台,表演河北梆子名曲《北方美人·演员颂》。 该剧讲述了民国时期河北著名梆子歌手刘喜奎的传奇一生。 刘锡奎在动荡的时代坚守艺术家的底线,拒绝了袁世凯、黎元洪、曹锟等五位大总统的追求,最终决定告别歌剧院。 王红龄说:“刘喜奎先生是河北梆子的鼻祖,有人说她是中国戏曲界的一颗明珠,她从艺这么多年,演过很多剧目,这是一个我最喜欢的角色。”
本周日晚21点20分,王红菱将如何演绎她喜欢的河北梆子鼻祖刘喜奎? 这么多著名的河北梆子大师都来到了西坞码头。 王红菱的表演到底有何不同、精彩? 我们将在周日的“Play Pier”中找到答案!
标题:她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3408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