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可能会到来,也可能不会到来。
县域教育占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县域教育工作者是中国教育的主力军。 曾经有一篇《教师生活在县城》的文章,表达了县城教育人的无奈和悲伤。 然而,我一直不喜欢文章标题中的“县”这个混合词。 育人确实不是“混乱”,因为混乱不能持续下去。 “惑”字的意思是“水浓、浑浊、混杂。例如:混杂起来。糊涂了。如:鱼眼混着珍珠。用手过日子”等等,我想这个标题词义上用的是“努力生存”的意思。 我不同意这样的标题。 县里的老师没有闲逛,也没有过着闲散的生活。 与一二线城市的教师相比,他们的负担过重,薪酬却是最低的。 他们的待遇、各种晋升或者评价指标都与城市相去甚远。 他们做各种似是而非的工作。 一方面,他们受到高度尊重和爱戴; 一方面,他们受到批评和挑剔。 对学生管理太轻,作业太多,对学生太严厉,体罚学生。 这会引起家长的不满,甚至投诉。 更有什者,他们还会去学校骂人。 或者直接打老师。 他们的晋升渠道狭窄,当校长也仅仅止于当校长。 作为一名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终生担任教师。 即便如此,绝大多数县教育工作者仍然扎根农村,怀着情怀努力工作。 他们确实不“挤在县城里”,因为他们可以成功一时,但不可能成功一辈子。
县里的教育工作者拒绝在县里闲逛、“挤在一起”。 他们只能壮大自己,用自己的成长来引领县域教育的发展。
认清现实。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 认清现实的真相,就是要有一双锐利而清澈的眼睛,能够看透生活中的美与丑、喜与悲、成功与失败、公平与不公、理想与现实。 不要被肤浅的幻想所迷惑,不要被自己的幻想所欺骗,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不要屈服于环境的压力。 现实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个体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生命的理解既重要又微不足道。 有多少人会关注一个县老师的幸福? 谁会提起一个县城教育工作者的无奈? 议程上,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只是大海里的微波炉。 面对时代的惊涛骇浪,我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永远相信自己,也请不要永远相信自己。 你只对你自己、对你的家人、甚至对你的公司重要。 ,你什么都不是,尤其是在这个知识可以复制粘贴的时代。 如果你没有刷新和按下回车键的能力,你将一无所有,变得贫穷无用。
认识你自己。 很多人一生都很难认清自己,县教师也不例外。 小时候,我们上学是为了走出大山。 成年后,我们来到了县城,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了公务员。 我们为什么回来?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衣锦还乡,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第二个原因是大城市的高薪单位不要我们。 所以,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基本上就注定了这辈子都无法离开县城,也基本上就注定了我们这辈子都只能从事这份工作了。 我们要学会深刻、冷静地认识自己。 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或别人的优点或长处,还要看到自己或别人的缺点或缺点。 你不应该只看到自己或他人的得失,而应该看到自己或他人的付出或牺牲。 县域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专业成长和精神成长的双重成长观,因为人际关系是可以打破的泥饭碗,文凭是会生锈的铁饭碗,唯有能力是可以增长的金饭碗。价值。 全县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一个明智的定位,从自己做起,不断认识自己、突破自己、发展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被小县城里的人际关系所认可,被社会秩序所接受,让自己在这个小县城里,有一个你看不到的地方可以立足。向上。
认可的学校。 无论您主动选择学校还是被动接受,我们都会认可您的学校或单位。 今天我们把读书学习的地方称为“学校”,但古代并不这样叫。 孟子在《滕文公》中对夏商周时期学校的名称和作用有明确的解释。 夏代称“学”,商代称“戌”,周代称“戌”,“学”是三个朝代的通称。 “枷”其实是一种古代刑具,也是镣铐的统称。 《说文》说“学校是木牢”。 可见,“学校”是禁锢人的刑具。 这就是“学校”的本义。 因此,衍生出“学校”的第二个含义,即“栅栏”、“天子的学校狩猎”(《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六厩而成学校”(《周礼·学校》)人”),意思是围成一个供皇帝狩猎的地方,或者围成一个饲养动物的地方。 后来“学校”就成了部落里教书育人的场所。 因此,“校”字也有校对、订正的意思。 所以孟子说:“学,为教”。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校就是帮助人们改正的。 错误的地方,它有惩戒功能。 然而,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校的惩戒作用似乎逐渐淡化,只剩下教学作用。 这就是学校从社会层面的作用。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学校是我们成长和成功的摇篮,是我们成家立业的支撑。 在学校抱怨学校只会走向黑暗。 只有在学校发展自己,世界才会更加光明。 你离开学校后,很有可能没有更好的单位接受你。 你可以无限地相信外界的无限精彩,但你也必须客观地审视自己世界的客观现实。 作为老师,离开校园后,我们似乎什么都能做,又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认识学生。 学生是县域教育的基础,是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关键。 县里的孩子是我们的昨天。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那个时代长大的。 我们也可能是县里这些孩子的未来。 他们努力的结果无非就是接过我们的手继续教书。 育人之梦。 所以,县里的孩子年轻时就是县里的老师,长大后县里的老师就是县里的孩子。 要了解这些作为留守儿童长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必须包容他们在特定环境中养成的自私、冷漠、自我中心的性格,并对他们进行教育。 这些孩子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差的。 除了理解,我们不妨感同身受,不妨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成长的苦与乐。 他们可能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有身体缺陷或智力障碍,但请认清他们。 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教育就是改变和影响。 ,是生命的相互点燃和温暖。 也许发生在这些学生身上的教育会因为人性的光芒而变得格外迷人。
我是县里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很清楚这个群体的犹豫和选择。 我也理解这个群体的无奈和悲伤。 然而,“欲立己,则可以助人,欲达己,则可以助人”。 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首先让别人成功。 ,想要被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
工作比梦想更重要。 不要做毁掉自己工作的事情,也不要太轻易毁掉别人的工作。 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你站的讲台是你的饭碗,你学习的课本也是你的饭碗,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你的饭碗。 只有胜任这份工作,只有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我们才能保住工作。 也许这样说会显得世俗,但我还是不习惯打着贵族的幌子谈论人间烟火。 就目前的就业率和教师的稳定性而言,教师是一个比较好的职业,所以请珍惜这一点。 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我们现在从事的是很多人都梦想的工作。 也就是说,工作也是我们县教育工作者最朴素的梦想。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通过不断的训练和锻炼,久而久之,一个人的能力很有可能得到提高。 然而,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因为一个人的态度是建立在自己的价值观基础上的,而价值观又取决于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工作经历。 一个人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绝非易事。 可以实现的。 也就是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比提升这个人的能力要困难得多。 县域教育工作者的态度直接决定县域教育的发展。 当前的教育,观念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专业的发展路径都比较宽广。 只要你有去远方旅行的意愿,只要你心中有星星和大海,高铁可以带你快速前行,飞机可以让你思考千年。 你想去哪里、是否想去那里,远比怎么去更重要。 或者说,态度是县教育工作者最后的固执。
识字比知识更有价值。 如果知识是一个问题,那么识字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素养不仅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是一个人提高技能、陶冶情感、形成观念和态度的前提;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基于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 知识迭代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学习永无止境。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和问题视角的培养。 虽然它可能不会像某些课程那样直接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和工作,但这些对一个人的生活很有帮助。 这就是识字的力量。 我们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知识和文化产生的素养。 当我们嘲笑大城市的孩子不分五谷杂粮的时候,我们县城的孩子已经很勤劳了。 换句话说,识字应该是县域教育工作者最明智的追求。
阶级比什么都重要。 教室像天空一样大。 教师和学生用一生的时间走进课堂。 课堂不仅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师生的生活场域和灵魂。 也是师生情感相通、彼此痴迷、彼此渴望的地方。 。 我认为当今教育最大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课堂问题。 课堂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可能迎刃而解。 俗话说:“谁得了课堂,谁就得了教育”。 课堂是教师的生活场域,也是实践的场所。 李正涛教授在《生活在课堂》一书中这样说:“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这是‘物’与‘人’的互动生成;课堂属于对“物”来说,生命属于人,课堂与生活的关系本质上是物与人的关系,物与成人的融合,课堂是教师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物的载体。他们通过课堂上的事情成为老师。” 教师在课堂中生存,学生在课堂中发展、成长,是课堂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的弱点。作为文化、观念、制度,县域教育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我们的课堂发展却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显得有些不足。谁掌握了课堂、占领了课堂,谁就是教育的胜利者。换言之,课堂就是县域教育人最大的坚持。
爱比什么都伟大。 对于你自己来说,你最初选择的不一定是你所爱的。 你可能深深地厌恶老师这个职位,但与其受苦,不如尝试去热爱它,并从中获得价值和意义。 这就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和幸福。 如果你因为爱而选择,那就坚持下去,把你的爱传递下去。 你们的一切努力,将在学生中奏响美妙的合奏,这是生命觉醒、接续的声音。 对于学生来说,我们一直强调学科表现,强化学科素养,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学生对学科本身的热爱。 你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爱是学习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优秀的老师总是用自己最好的智慧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这门学科,因为学习的动力远远大于学习的动力。 方法很重要。 只要学生喜欢这个学科,你就可以称为优秀的老师。 换句话说,爱心是县教育工作者最崇高的贡献。
小县也有自己的灵魂和美丽,但这只是取决于教育者内心的选择和对待教育的态度。 县教育工作者可以对我们的身体感到低落,但他们也可能对我们的灵魂感到崇高。 请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利用你的光走出黑暗; 请把善良留在心里,因为你不知道谁会通过你的善良走出绝望; 请把信仰留在心中,因为你不知道谁会通过你的信仰走出迷茫。
标题:县域教育的“苟且度日”与“蒙混”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2979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