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申雷乐
一
唐诗中有外文入诗。
白居易是“一半江瑟瑟,一半江红”。 这个“瑟瑟”并不是颤抖的意思,而是外语,指的是祖母绿。
为什么这块石头叫“瑟瑟”? 语言学家钱文忠说,Sese是古波斯语中祖母绿的意思。
不仅白居易用过,杜甫等人也用过。 当然,对于石材的具体类型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但在各种史料中,“瑟瑟”是来自波斯的宝石,这是毫无疑问的。
唐诗中有很多外来文化元素。
有研究称,杜甫的1400多首诗中,有近400首涉及外来文明。
即使不算边际歌曲,对折算两百首歌,也还是不少。
比如音乐。
唐代流行的音乐,如天柱乐、安国乐、龟兹乐、疏勒乐等,都不是本土的。
还有乐器。 唐诗中描述最多、最常见的明星乐器至少有一半不是本地的,而是进口的。
琵琶、箜篌、筚篥、胡甲、羌笛、横吹,都是外来之物。
你还记得课本上岑参的《白雪阁送吴知县回京》吗?
“中国军队为归来的客人准备酒水,弹琴、琵琶、竖琴。”
在军队演奏音乐时,这三种乐器都不是国产的,都是进口的。
琵琶,唐诗中的大明星。 其最受欢迎的品种是曲颈直立琵琶,具有异国情调。
汉刘熙《放名·卷七》:“原稿出自胡忠”。 南北朝时期由波斯传入中国,盛行于唐代。
但如果是从外面来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白居易也用它写了《琵琶行》。
唐诗中的另一颗明星——竖琴,也是外国的。
影响最大的竖印诞生于公元前二千年的古巴比伦,后来从波斯传入我国。
《隋书·乐志》:“今乐以琵琶、正箜篌……非华夏乐器”。
然而李贺却把它拿走了,写下了著名的《李平箜篌吟》。
我不在乎你来自哪里,只要你来到这里,你就是中国人。
横锤,乐府诗中的大明星,是一种鼓乐器。 它不是本土的,而是从西域传入的。
喜欢乐府诗的人都会知道,有专门的“横吹曲词”,比如《横吹曲词·关山月》。
李白的《关山乐》流传千古,脱胎于乐府恒吹调。
唐诗中的另一颗明星——觉真,是从龟兹传入并在唐代流行的吹奏乐器。
我们都熟悉高适的一首名诗《送别董大》:“别愁以后没有朋友,天下没有人认识你。”
这个董达是谁? 他的名字叫董庭兰。 他当时是一名音乐演奏家,最擅长演奏筚篥。
高适为何说“天下没有人认识你”? 因为他是著名的顶级音乐家,当然大家都认识他。 这就是觉真的贡献所在。
唐朝人并没有说一定要演奏西周的音乐,只能演奏春秋时期的古琴。
对于唐朝人来说,无论你有什么外来的东西,无论是古埃及的,古巴比伦的,还是波斯的,你都可以把玩,玩完还可以写诗。
谁关心这些音乐和乐器来自哪里? 爱来自任何地方。 我们只对它是否有趣负责。
二
舞蹈也是唐诗的明星题材,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外来的。
唐代流行的三大胡舞——胡旋舞、胡腾舞、脱脂舞,流行于长安。
其中胡旋舞源自康居,大致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和乌兹别克斯坦中部。 这是哈萨克族姑娘的舞蹈。
在安葬唐太宗的昭陵,还可以找到胡旋舞的图画。 严氏墓和徐懋公墓出土了胡玄武壁画。
岑参说:“美人舞如莲旋,世间未曾见”,指的是胡旋舞。 当时,贵妇们流行跳胡旋舞。
但没有人说一定要跳西周认证的正宗“六舞”。
胡腾舞和驼趾舞起源于石头王国,大致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我猜“托之”这个名字和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同源。 “托直”的意思是“塔什干”。
在波斯语中,古老的石国被称为“塔什”,与“托芝”读音相同。
唐诗中有一首特殊的“折枝词”,是白居易、温庭筠的词。 非常漂亮,比如:
绣帽密缀珠,香衫窄袖。
将军拿着球棒,看着树枝。
白居易不管舞蹈是“传统”还是“外国”,喜欢就写,还想偷我的笔。
唐朝有被禁止的外来舞蹈吗? 是的,比如混陀舞,起源于大秦,从中亚传播出去。 武则天、唐中宗时期,混陀舞十分盛行。
玄宗初期,公孙姨是梨园中的顶尖艺人,最擅长混夺剑舞。
后来玄宗不喜欢这种舞蹈,到了后期就不再允许跳了,但人们还是跳它。 李白、杜甫仍然把混托物写进诗里,没有任何问题。
喜欢宋词的人也都知道一个诗歌品牌,叫“苏牧者”。
苏牧哲是什么? 又称“”,原意为波斯披肩,引申而来,指波斯音乐和舞蹈。 唐代人们也用“苏摩者”来代指混托舞。
后来它被吸收到我们的词汇中。 宋代范仲淹在《苏牧者》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天是蓝的,地是黄叶,
秋色如波涛滚滚,波涛翠绿,寒气逼人。
它已成为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
唐代,外来文化盛行。 在长安、洛阳这样的一线城市,大家都穿胡服、吃胡菜、听胡曲、跳胡舞、与胡人交朋友,甚至走进胡吉酒店也是如此。
外国文学艺术随处可见,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玩得不亦乐乎。 就连太宗本人的陵墓也充满了异域文化。
说白了,今天所谓的传统文化,甚至所谓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不是李白、杜甫时代的传统文化,而是妥妥的外来文化。
不知道十个读者中是否有两三个人明白这个逻辑。
试想,如果当时的唐朝人拿着放大镜,每天都会批判诗歌中的“洋元素”,检查“私货”,发现这不是传统文化,那不是传统文化,并要求李白道歉、杜甫道歉、白居易道歉。 ,有唐诗吗?
一种文学艺术能够蓬勃发展,不是因为它从天而降,而是因为它有土壤。
昭君抱着琵琶出了寨。 整个唐朝都没有人认为这个女人拿着一件奇异的乐器是丢脸的。 她应该拿着古琴出去。
杨贵妃跳的是胡旋舞。 唐朝没有人说,以你的身份,怎么能跳这种舞。 你应该跳西周六舞。
唐人的态度是:无论哪一种艺术起源于它,它都是唐朝的。
不管这东西来自什么传统,它是我大唐的传统。
因此,“琵琶戏”、“空后吟”、“关山乐”、“折枝词”、“苏牧者”都成为了我们的传统文化,被纳入了我们文学艺术的浩瀚洪流之中。
所以唐诗才如此包罗万象、包罗万象,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你还能欣赏到。
四
鲁迅的《照镜子》里有两段话,非常有趣,通俗易懂,也很辣:
其中一段是:
”回想汉人有多么自由,毫无节制地用新来的动植物来填充装饰图案。唐人也不弱……长安昭陵上也有鸵鸟。现在不是侍候坟墓了,文字,就是普通的画,但是有人敢用洋花洋鸟,就是个人印章,有谁愿意用草书和篆刻呢?俗字?很多文雅的人连年月都要写下来,就怕用民国纪号。”
是不是很有趣? 鲁迅说,汉唐时期的人不会用放大镜来检查坟墓上是否有“外国花”“外国鸟”“外国图案”。
但到了鲁迅时代,别说花鸟了,大家都得用甲子来纪年。 他们不敢用民国时代,怕被批评。
鲁迅又说: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胆子毕竟很大……一用外物,就如俘虏一样,随意驱赶,无忧无虑。到了夷人灭亡的时候,衰弱时,神经会变得虚弱、过敏,每当遇到异物,就感觉它们要抓住我,我拒绝它们、惊慌、退缩、逃避、颤抖成一团,我必须想办法有理由掩盖它们,国精就变成了……奴隶的宝藏。”
鲁迅说了这么多,但他解释了两种心态:强者心态和弱者心态。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西红柿的小故事。
我们今天每天吃的西红柿在一百年前还是一种奇怪的异国情调的东西。
老舍先生十分抗拒,写了一篇名为《西红柿》的文章,说它“不像”、“非瓜果非菜”、“无屁臭”。 他还痛恨地表示:“连门牙都无法阻止文化的入侵。”
但今天我想问一下网上的人:番茄炒蛋是我们优秀的饮食文化吗? 这一定是真的。 如果有人胆敢诽谤番茄炒蛋,我们将予以抵制,坚决不让他进入中餐厅。
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却又可能难以理解的道理:从来就没有什么“纯粹”、“正宗”、“不纯洁”的传统文化,汉代、唐代都没有,只有传统文化。持续集成的文化。
汉代文化肯定比秦代有更多的“杂质”; 唐代文化肯定比汉代有更多的“杂质”; 历朝历代的文化肯定比周口店龙骨山的文化有更多的“杂质”。
就像今天的文化,必然比昨天有更多的“杂质”。
文化竞赛,从来不是比“纯粹”,而是比“强”。
唐诗为何如此强大? 海纳百川,包容开放,心态坚强。
很多事情其实都有标准答案,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超过-
标题:白居易“瑟瑟”不是瑟瑟发抖的意思,而是外语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xydt/1698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