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男孩一个月充值3万多元游戏
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网络游戏用户需要实名认证。 8岁以下用户不得使用游戏支付服务。 8岁以上未成年人充值上限要求不同,但每月累计充值最高不得超过400元。
“游戏平台不是需要实名制来防沉迷、控制未成年人充值吗?怎么能允许未成年人一个月大额充值呢?”林湘湘向央视啄木鸟平台举报,认为4399平台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近日,中国广播网啄木鸟平台接到多位家长投诉,称4399游戏平台存在未成年人充值、退款问题。记者搜索网络平台发现,针对4399游戏平台的投诉并不少见。家长反映的基本情况类似。未成年人利用父母身份信息通过实名认证,进行游戏大额充值。
家长质疑游戏平台实名制是否落实到位。目前,游戏平台实施的实名制主要包括手机账号、姓名、身份证号的验证登录。只有少数公司的游戏会在特定情况下触发人脸识别验证机制。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成瘾和充值?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措施充值游戏所缴纳的费用能否追回?
4399游戏充值纠纷频发
今年暑假,林放的儿子用了家里的旧手机。 “手机账号是用家里其他大人的名字注册的,我的身份证一直放在家里,他应该用我的身份信息登录游戏。” 。
不久前,家住石家庄新乐市的王宁志(化名)因为把学费花在游戏充值上,抱着13岁的侄子失声痛哭。王凝芝向央视啄木鸟投诉平台举报,阳阳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离婚后和奶奶一起生活。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父亲给阳阳买了一部手机,并定期通过微信转账给阳阳寄赡养费。快开学了,王凝芝让阳阳拿出手机里的钱准备交学费,阳阳却犹豫不决,不肯拿出手机。经多方询问,得知7000余元被阳阳偷偷用于给4399游戏盒子充值。王凝芝查询发现,2024年1月至8月,阳阳在4399游戏盒子上累计充值7045元。
根据中国相关监管要求,使用游戏需要实名认证。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建立统一的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注册、登录网络游戏。
同年8月,史上“最严”的游戏法规发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号文要求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有效的实名身份信息。
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号文还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通过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统一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等必要手段,核实未成年人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
洋洋是如何突破未成年身份进行游戏身份验证的?这与阳阳手机绑定的成人信息有关。他的手机号码注册了56岁奶奶的身份信息,微信银行账户也绑定了王凝芝的信息。洋洋告诉王凝芝,他通过微信登录4399游戏平台,用微信账户里的余额给游戏充值。
下载4399游戏盒子后,需要通过手机号或其他第三方账号登录(总台央视记者范锐摄)
记者使用苹果和安卓手机分别下载4399游戏盒子,发现下载游戏后需要登录才能使用该软件。登录方式可以通过手机账号一键登录,也可以通过微信、QQ、微博、苹果账号等登录。正式进入游戏页面时,会弹出实名认证页面,要求用户填写他们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但在这里,孩子们只需要记住父母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就可以通过实名认证要求。
使用4399登录游戏。游戏开始前,您需要提交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的实名信息。 Android(上)和iPhone(下)的要求相同(总台央视记者范锐摄)
王凝芝认为阳阳是用奶奶的身份信息在这里通过实名认证的。 “奶奶的身份证在抽屉里,他知道在哪里。”
实名认证为何“失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袁宁宁表示,实名认证是游戏防沉迷的第一道防护。在他看来,目前游戏实名认证技术的准确性存在偏差,很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这是实名认证失败的主要原因。
最近的一份报告也证明,孩子们在游戏中使用父母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的情况似乎“很常见”。
8月1日,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研究中心发布《县域未成年人网络消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回收的1108份有效问卷中,有481名受访未成年人周末及节假日日均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占比43.42%;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的未成年人有287人,占比25.91%;停留时间超过8小时的有141人,占比12.73%。
2021年8月出台的“史上最严”游戏新规中,除了要求游戏实名制外,还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各网络游戏公司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每天20:00至21:00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上述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远远超过监管时限。那么未成年人在玩游戏时如何逃避平台规定的监管要求呢?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849名未成年人未使用自己的信息进行认证,占77%。受访的92名玩游戏的学生中,只有5人进行了实名认证,占比5.43%;认证在父母、祖父母、祖父母等亲属名下的有81人,占比88%以上。一名中学生告诉记者,“有些孩子会记住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使用父母的信息登录。”
事实上,除了要求实名认证外,监管方面早已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金额有了具体要求。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号文,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有偿服务。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不符合民事行为能力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公司不得向8周岁以下用户提供付费游戏服务。同一网络游戏公司提供的游戏支付服务,8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5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超过200元;对于16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每月累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400元。
洋洋充值明细显示,每月充值手机游戏4399款。金额最大发生在6月份,单月充值金额接近4000元。充电时间分布在白天,总体以夜间为主。账单显示,深夜有648元、328元、128元多条充值记录。
“一位56岁的女士凌晨多次充值游戏,平台不觉得有问题吗?”王宁志认为,4399平台游戏实名认证的实施存在漏洞。她质疑平台为何不推广人脸识别的实名认证信息。更有效地监管用户。
重庆家长林涛(化名)也有与王凝芝类似的经历。他告诉记者,他的初三孩子利用63岁奶奶的身份信息,通过了4399游戏的实名认证,并在四个月内向平台充值了近3万元。 “平台实名认证存在漏洞,退款沟通也困难。”
在游戏中推广
人脸识别可以吗?
目前,游戏行业的实名认证方式主要包括手机账号、姓名、身份证号的验证登录。除了实名认证要求外,部分企业还会协助进行人脸识别,即不时弹窗对疑似未成年用户进行人脸验证。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朱俊超告诉记者,“事实上,国内只有少数游戏会在特定情况下触发人脸识别机制。”
某游戏公司内部人士表示,这种触发机制主要是因为平台会根据游戏账号的登录状态、在线时间、充值状态等具体行为,识别出疑似未成年用户。当疑似未成年人时,游戏会使用人脸识别进行二次验证。
袁宁宁表示,如果所有游戏公司的所有游戏都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提高识别准确率,或许可以解决部分未成年人玩游戏实名认证失败的问题。
朱俊超解释说,人脸识别实名验证在游戏行业未能广泛推广的原因包括成本、技术以及敏感个人数据的保护。首先,面部识别技术需要购买第三方服务,成本相对较高。其次,需要高度的技术准确性以避免误判,并且需要处理和存储大量的个人生物识别数据,这不仅涉及技术难度,还涉及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另外,如果引入这样的识别机制,除了增加游戏公司的运营成本外,还会影响用户体验。如果玩家反感这样的验证措施,不愿意配合,就会导致一定数量的玩家流失。
一些游戏行业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在行业内普遍推广人脸识别不太现实,主要是成本较高,而且“根据法律规定,手机账号、姓名、身份证号等需要实名认证”。已经满足合规要求。”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景武从个人信息保护角度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其收集和处理行为应符合“合法”的基本要求。合理、必要”。身份验证方式多种多样。 “电话+身份证+短信验证码”足以满足基本的身份验证要求。这时,强制用户进行面部验证可能会成为法律禁止的“强制刷卡”。他还指出,由于面部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游戏厂商需要承担更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部分游戏厂商出于业务合规成本考虑,在涉及直接金融交易时更倾向于使用这种方式人脸识别实名验证。
那么对于家长反映的游戏实名认证不够严格,导致未成年人冒充成年家长沉迷游戏、充值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朱俊超表示,一方面,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监管,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游戏,同时保管好手机和支付密码,防止未成年人擅自充值;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游戏企业的实名认证和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比如改为接入公安部的人脸识别游戏企业自行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情况,可以进一步加强游戏企业实名认证的监管,确保注册、登录用户的真实性。
身份验证只是原因之一。实践中,一些未成年人因父母的纵容和忽视而过度充值,直接将手机交给未成年人。赵景武认为,家长要管理好手机,合理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
对于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充值等问题,赵景武认为,现有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已经相当充分。在他看来,“重点在于游戏厂商、家长、学校和监管机构的协同治理。”他指出,一方面,家长要细心引导孩子合理上网,充分利用游戏厂商提供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和家长账号关联机制,让孩子的上网行为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一味禁止上网显然与这个数字时代脱节,更需要形成合理、科学的上网观;监管部门要重点打击游戏厂商违法经营行为,针对游戏中诱导消费、敷衍实名认证等行为实施专项整治措施。
充值费用可以退吗?
林放、王凝芝等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通过游戏平台充值,钱能不能拿回来。
9月5日,记者以未成年人家长的身份咨询4399游戏客服热线退款问题时,客服表示,需要家长提供相应材料。核实后,平台将与家长沟通退款情况。具体所需材料包括支付活期账单、家长持身份证照片、家长和孩子的户口页、家长的银行账号等。 “我们需要确认家里确实有孩子,并且他们正在给游戏充值,我们才会退款。”客服还强调,可以退款的金额需要具体确定。
经过与4399平台多次沟通并提交证明材料后,4399认定阳阳的监护人也有一定责任,并退还了阳阳6100元。
林芳按要求向4399提交了相应材料,但退款遇到障碍。 “4399看到了从白天到晚上的充值记录,就断定我在玩游戏,这个逻辑很奇怪。”
客服还表示,从投诉到退款大约需要15至22个工作日。但林涛的退款却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拉锯战。 “一开始他们不愿意退款,后来又不愿意全额退款,必须反复沟通才能全额退款,就像挤牙膏一样。”
关于家长普遍关心的退款问题,业内已有相关司法案例。 2023年12月底,赤峰市宁城县人民法院公布了互联网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原告小明是一名未满16周岁的学生,他使用父母的手机登录被告公司运营的一款网络游戏,并在游戏中充值、消费3万余元。小明家长发现后,立即联系游戏客服人员,说明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情况,并要求全额退款。经多次沟通无果,他们向宁城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实施。”因利益而发生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规定:“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应当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审理此案的法官表示,根据上述规定,八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进行的游戏充值不具有法律效力,必须得到父母或监护人的代表和同意,否则可以要求退款。对于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如果充值游戏金额较大且与其年龄、智力水平、消费能力、消费水平不相符,且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认可的,父母或监护人可以要求退款。
法官表示,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件中,虽然游戏的电子协议一般规定充值用户必须确认年满18周岁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未成年人用户必须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但现实中,未成年人利用父母身份信息或直接使用父母账号进行游戏充值、进行网络奖励的现象并不少见。经过主审法官与双方当事人的沟通和调解,被告公司最终同意向原告返还部分款项,原告撤诉,案件结案。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家长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长没有足够的金钱和精力支持与游戏公司打官司。与游戏公司私下沟通协商已成为解决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的主要途径。“需要提供很多材料,而且大部分都不能全额退款。”
用户评论
我真的不能理解家长是怎么让这么小的孩子接触到这样的游戏并且还愿意花这么多钱!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现象真是太让人担忧了,希望有更严格的游戏管理政策来防止孩子过度消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他们是在哪些方面让这6岁男孩如此沉迷,肯定是有什么吸引点我没有找到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的事情警示我们,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严密监管。不然很难控制。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怜的孩子啊!我真心希望他们能够退钱并且花时间做一些更健康的活动。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不明白,这些虚拟东西能让孩子如此着迷到愿意付这么多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事提醒我们要对孩子接触游戏的时间和开支设置严格的界限。不能放任自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让人对家长如何保护孩子远离过度游戏和消费感到极度担忧。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真心希望这个家庭能找到一种解决办法,既能让他们的儿子保持兴趣爱好,又避免经济损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个教训啊!家长们得特别注意子女的支出,防止他们被虚拟世界吸引而忽略现实世界的重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情况让人心疼孩子,同时也提醒我们和家长需要更加了解并设定对孩子的数字使用规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现象让人深思。如何在让孩子享受科技乐趣的同时,保障他们的健康与财务安全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件事真的非常让人担忧,孩子们对游戏的痴迷程度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可怜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虚拟消费,并设置好相应的限制和管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故事令人震惊但也发人深思。我们需要在保护孩子与尊重他们的游戏兴趣间找到平衡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想知道孩子的父母是如何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并且他们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样的情况应该触发所有家庭对子女数字素养教育的反思,确保他们了解虚拟消费的界限。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真的非常令人痛心。家长需要严格监控孩子的在线活动,并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和花费限制。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们应该通过这个事情提醒其他家长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游戏选择和消费要谨慎对待。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现象对家庭和孩子健康发展的潜在影响太大了,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