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度高温下采摘 “忘忧草”,乡亲汗水湿透衣背,一天能卖60斤!
黄花菜也叫“金针菜”“忘忧草”,过去,在我省的江汉平原一带,很多农户家里都会种植这种花卉蔬菜,眼下正是一年当中闷热潮湿、气温最高的三伏天,而这个时候也是采摘加工黄花菜的最佳时期。
记者 杨晗:现在是上午的九点半钟,今天天气预报的温度是36度,而实际上我所在的这个黄花菜地的地表气温,至少也有将近40度。
在天门市汪场镇金场村,乡亲们正冒着酷暑炎热采摘黄花菜。火辣辣的太阳光下,略显潮湿的黄花菜地里,就像是一个上蒸下煮的大蒸笼,此时此刻,忙活了4个多小时的廖大姐,早已经是汗水湿透了衣背。
因为天气异常炎热,采摘黄花菜这种平常看起来十分轻松的手头活,其实也是相当的耗费体力。
廖大姐采摘的是一家当地合作社种植的黄花菜,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会种上三五分地,由于采摘耗费人工,加上加工过程麻烦,有时候还找不到销路,现在,村民们自家种植黄花菜的非常少见。
天门市汪场镇金场村 村民 廖大姐:我们摘的这个交到那边收购是六毛钱一斤,每天像这样摘能摘五六十斤吧。
虽然说炎天暑热里忙活半天,只有不到40块钱的收入,但是,对于像廖大姐这样上了年纪的留守妇女来说,做点事、有钱赚,总比闲在家里好。
从6月中旬黄花菜开始成熟以来,梅大姐每天都是这样,抢晴天、战雨天,采摘黄花菜。为了保证黄花菜的新鲜度,合作社把收购车也开到了村头,村民采摘的黄花菜在这里过秤后,直接送往加工厂
在大热天里,采摘黄花菜,的确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可是,是农活总得有人去干,对于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的乡亲们来说,“*惯了”一句话,就将这种辛苦,变成了再平凡不过的事情。在这里,我们也提醒乡亲们,炎天暑热,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黄花菜凉了?黄花菜“火”了
在国家燕山—太行山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有一个面积1497平方公里的
农业大县
大同市云州区
这里曾叫大同县
地处雁门关外
气候严寒、十年九旱、土地贫瘠
这里曾有贫困村80个
贫困人口32926人
贫困发生率30.8%
是典型的贫困县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里
生长着一种神奇的“忘忧草”
黄花
黄花既叫忘忧草,也叫金针菜
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
这“农家宝玉”说的
就是黄花
云州区种植黄花的传统
已有数百年之久
大同火山群喷发后
形成的富硒土壤
为黄花种植提供了
天然的优质肥料
这里产出的黄花
色黄味美、角大肉厚、一花七蕊
兼具食、药、花的特性
清晨,西坪镇唐家堡村的农户在采摘黄花。新华社 发
凌晨
伴着花田间的蛐蛐声
穿着塑料防水衣的种植户和采摘工们
开始了黄花的采摘作业
因为黄花一旦开花
就失去了价值
所以采摘要在含苞待放时
月亮爬上来又落下去
天空出现鱼肚白
这项劳动从凌晨持续到正午
西坪镇唐家堡村的农户在采摘黄花。新华社 发
农户把黄花装筐,随后将进行蒸、晒等流程。新华社 发
虽然这里的黄花
品质优良、历史悠久
但过去都是小农生意
人种天收,不成气候
云州要脱贫
百姓要致富
思来想去
当地下决心大力发展黄花产业
为让小小的黄花
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云州区举全区之力
演绎了一场持之以恒的
黄花“大合唱”
农户在采摘黄花。新华社 发
开启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
气象局发布天气专项预报
农户每栽种一亩黄花补贴500元
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黄花地
全部配套水电路
全区中小学操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
暑期为黄花晾晒腾地让路
……
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
每年以超万亩的速度快速增长
农户把黄花装筐,随后将进行蒸、晒等流程。新华社 发
经过几年努力
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
产值7亿元
形成了109个专业村
14家龙头企业渐次落成
6个国家级品牌孕育而生
小小黄花不仅孵化了大企业
也培育了更有竞争力的大同黄花
种植户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村晾晒黄花。新华社 发
黄花茶
黄花酱
黄花泡菜
黄花面膜
……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随着当地黄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曾经的贫困户
脱了贫、致了富
工人在大同市云州区一家农副产品公司分装鲜黄花。新华社 发
“黄花大学生”
“黄花小汽车”
“黄花新房”
……
在云州区
黄花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让他们不再为贫困而忧
这株小小的“忘忧草”
正在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
“摇钱草”
新华网移动传播中心
新华网山西频道
联合出品
策划:刘洪 高风
监制:刘云伶 陈璟春
统筹:梁甜甜
作者:武斌
校对:蔡梦晓 张玲琳
文中部分图片资料由大同市新闻中心提供
标题:忘忧草日本高清频道 忘忧草直播日本版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gl/6044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