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三国演义》的朋友应该对徐舒这个名字不陌生。
徐庶二话不说,就进了曹操的营帐。
徐庶,又名远志,本名徐福,与传闻下海求仙的秦代大方士同名。后来他之所以改名徐叔,是因为徐叔为了给朋友报仇,在家乡杀了人,所以才不得不改名离家。
大多数人对徐庶的了解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虽然跟随刘备的时间很短,但却为刘备攻克樊城出谋划策。后来曹操劫持了他的母亲作为人质,迫使他离开刘备的指挥投奔曹操。但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后来刘备三度登临草堂。
这些故事对于《三国演义》的粉丝来说一定很熟悉。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回到曹营,母亲上吊自杀后,就再也没有提及过她。这也不难理解,但说到底,徐庶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配角,不值得花费太多的点缀。
那么,在正史中,徐庶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呢?
其实,官方的徐庶和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区别。
正史中,徐庶在结识了挚友石涛后,背井离乡,改姓出国留学。后来,董卓叛乱,不少中邦贵族南迁荆州,徐庶出现在荆州。
到了荆州,徐叔遇见了诸葛亮,与石涛、崔周平、孟坚成为诸葛亮的挚友,后世并称诸葛四友。
正是在这个时候,诸葛亮等人把自己比作管仲、雷斐,这个想法后来就传遍了天下。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无奈投靠刘表南下,刘表又让刘备驻扎新野,对抗曹操。这时,徐庶来到刘备家做客,并担任刘备的谋士,协助刘备谋划。后来,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再次拜见诸葛亮,诸葛亮也加入了刘备的麾下。
在正史中,徐庶和诸葛亮实际上都曾为刘备效力过一段时间。但在《三国演义》年间,正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他才离开的,这就很不一样了。
公元208年,刘表病逝,次子刘琮控制荆州,曹操大军南下。当时驻守樊城的刘备面临曹操的威胁,被迫暂时撤退,但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长盘坡之战。在正典中,这场战斗并不像言情小说中描绘的那么精彩,但仍然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斗。
此战,刘备被曹操击败,他的两个女儿也被曹纯俘虏。最终,张飞抓住断桥,为逃跑争取了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则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存下来。
此战之后,刘备集团实际上已经濒临崩溃,不得不放弃迁往江陵的计划,转而前往江夏投奔刘表长子刘启。
此战,徐庶的母亲被曹操俘虏。在这一点上,言情小说和史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徐庶投降曹操的事件恐怕并不像言情小说中写的那么光荣。
徐庶投降了曹操,但另一方面,他的母亲被曹操俘虏,他被迫转投曹操营中尽孝。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刘备集团已经濒临崩溃,没有未来了。
之所以有这种可能,并不是因为后来的历史学家善于阴谋论。因为逃跑的并不是徐庶一个人。还记得与徐庶、诸葛亮关系好的石涛吗?石涛原本侍奉刘备,但长坂坡之战后,跟随徐庶投奔曹营。
如果徐庶投奔曹营是出于孝心,那么石涛为何要这么做呢?也许石涛的母亲也被曹操俘虏了?
然而,徐叔调任曹营后,虽然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却没有给曹操提出如何对付刘备的建议。徐庶信守诺言,确实是有原因的。另一方面,事实是徐庶加入曹营后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简单来说,在真实的历史中,徐庶被曹操取代后,从来没有像言情小说中那样受到重用。这也是后来的《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他的原因。
因为他不重要!
据历史文献记载,曹丕登基投靠曹操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徐庶和石涛还没有担任很高的官职,而徐庶的官职却是曹氏。中郎将、御史中丞;石涛的官职是县令、甸农校校尉。与此同时,留在刘备麾下的诸葛亮已经成为宰相。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曹操的人才太多了,曹操的势力在那时就已经完全形成了。以荀虎、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贵族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徐庶和石涛本身都不是特别有才华,而且入党较晚,自然不能得到诸葛亮如此优厚的待遇。
公元228年,诸葛亮开始准备率军北伐。当知道徐庶和石涛都没有担任高官时,他曾感叹道:“魏舒太坏了!为什么没有用呢?”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说完这句话几年后,徐庶病逝,葬于彭城。直到裴松之写《南朝三国演义》时,徐庶墓地仍然存在。但后来,由于战乱和时间的推移,徐叔的坟墓已经找不到了。
正史中的徐庶虽然没有言情小说中那么厉害,但也算得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物。令人惊奇的是,他从小就杀人,后来转向学术,后来成为刘备和曹操两位英雄。
不过,如果徐庶的母亲没有在长盘坡之战中被俘,或者徐庶当时没有转投曹营继续为刘备效力的话。考虑到徐庶当时在刘备中的地位,虽然日后可能不如诸葛亮,但也绝不低。或许《三国演义》中会有更多的角色。
标题:徐庶最后的结局,徐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gl/24276.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