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库下载 手游攻略 手游攻略 三星堆考古中国,三星堆展出上海

三星堆考古中国,三星堆展出上海

时间:2024-04-03 09:46:19 来源:头条 浏览:0

“中华之星:三星堆、金沙与古蜀文明特展”正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这是纪念上海博物馆东馆开馆的首个特展。本次展览汇集了全国28个文博考古部门的363件重要古蜀文物,通过“天道”三大主题介绍古蜀文明,将古蜀文明的面貌和内涵向公众展示。 《地理昆木》《人文德行》,特点和两面。大约三分之一的展品包括金面具和头发的青铜人首、青铜猪鼻龙、青铜立发人物、大型青铜面具、青铜长发跪像和青铜神话。最新考古发现。野兽等

本文系上海博物馆展览馆长、研究馆员胡家林撰写的学术论文《中华文明视域下古蜀文明的包容性与创新性》。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分两部分发表。这是第二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和观众将更好地了解古蜀文明的内涵、本次展览的结构和策展理念。

古蜀文明的创新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传承创新和融合创新的文化基础。创新是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宇宙观、历史观等精神创造也在不断发展,但继承和延续是主流,创新和发明受到物质文化的影响得到体现。古蜀文明汇聚了西北、西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众多民族和文化元素,最终融入中华文明体系,带来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元素。这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其历久弥新。三星堆、金沙遗址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金器、玉器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色,代表了中国青铜器时代丰富多彩的一部分,是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我谱写了篇章。

(1) 青铜器

三星堆文化最神秘、最震撼的地方在于,它由青铜神树、祭坛、各种神兽、高大的青铜雕像、各种发型的青铜头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组成,是一种神崇拜体系。由以下组成的字符系统。两者结合,构成了古蜀人祭天、祭地、祭山、祭水、祭祖、祭神的历史场景。张广志老师曾说过,“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青铜的使用离不开祭祀和战争。换句话说,青铜就是政治权力。”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分为不同的层次:天和地球。人与神,只有女巫和术士才能通过魔法仪式和宗教活动与等级世界的天、地、人、神进行沟通。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标志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神话”的历史场景首次被实体再现。

颛顼在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的古代历史传承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孟文通老师说,“自黄帝以来,宣熙为最”,他最大的贡献是,“其命最重,最上者天”。《国语·楚语》 记载:玄虚曰:“吾令南征以天为神业,令霍征以地为民业,以续古道而不受侵扰。” “终极天威”启蒙,结束了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的时代。在人神无法区分的情况下,巫术就会成为沟通天地、人神之间的必需品。《山海经》 中世纪历史上的继承制度并不是以黄帝为中心,而是以君宣帝为中心。很多学者注意到,《山海经》中提到的“世界内部”主要是巴州和荆州地区,而不是中原地区,而且很多章节都分布在巴州地区,可以说是经典。孟文通教授介绍说,“《山海经》与岷江上游的岷山、稷山、莱山、牛指山、高山、满山、岷三江、南江、北江相连。《山海经》记录在广州。”他说。但这也是闽江上游唯一有详细记载的地方。因此,以《山海经》为代表的文化体系不同于中原文化体系,属于南方文化体系,尤其是南方文化体系。与巴蜀、荆蜀的关系。这些乍一看“荒唐可笑”的古老历史传说,只不过反映了以蜀为中心、强调天地、鬼神、人神沟通的古蜀文明的历史背景。首先,它们符合古代历史背景。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

图26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冠铜像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青铜神树,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太阳鸟饰物、太阳冠铜像(图26),以及各种太阳纹、太阳神面具纹的装饰题材。到古蜀文明,反映出该文明有强烈的太阳崇拜。这种宗教信仰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世界许多民族中。有学者通过研究东西方太阳崇拜的各种艺术形式,发现“太阳与鸟联系在一起,太阳被表现为一只鸟,或者太阳神有一个人的头和一个鸟的躯干。这是存在于中国古代许多地区、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思想,如东西太阳树、十日神话的背景等。

图27 三星堆遗址第二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树

古蜀文明的宗教观念与当代中原文明略有不同,强调祖先崇拜。太阳崇拜是古蜀文明思想的核心,通过青铜器表现得非常直观、具体,是古蜀文明的一大创新。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众多青铜神树,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扶桑”、“若木”、“天机”,记载于《山海经》等文献中。《山海经·海外东经》 记录:“唐谷有扶桑。我在黑户以北沐浴了10天。水中有一棵大树。9天有较低的树枝,1天树是它的正在生长。”它在上面的树枝上。 ” 《山海经·大荒东经》 记载:“唐谷有扶桑,树一日到,一日去,皆为乌鸦所带走。” 《山海经·大荒北经》 记载:“旷野有横石山,有古阴山、定溪山,有红树、绿叶、红花,名洛木。”《淮南子·地形训》注:“树苗在建木西边。”发现在三星堆遗址,第一棵神树(图27)和第二棵神树都有10根树枝和10只鸟。又称金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地球的东角有一棵神树,称为“扶桑”或“蜀木”,而地球的西角有一棵神树,称为“罗姆”或“仙柳”。十个太阳轮流骑在神鸟背上绕天而行,所以十神鸟可以说是太阳的化身。

图28 河南省盐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太阳纹陶鼎(左) 图29 湖南省贵阳市钱家坪遗址出土的太阳纹陶鼎(右)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中都发现了抽象的太阳和鸟纹以及飞鸟和圆点相结合的图案,推测它们体现了太阳神话。一只背负着太阳的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鼎(图28)上饰有太阳纹,表明夏代仍存在崇拜太阳的信仰。长江流域的太阳崇拜更为直接,尽管不同时代、不同地区,艺术形式基本相同。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500年的高庙文化中,有鸟与太阳的固定组合,形成太阳鸟。如湖南省贵阳市钱家坪遗址出土的一件太阳鸟纹陶瓷盘(图29),鸟身中央有太阳形图案,寓意“鸟承载着太阳”。 '' 代表着。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发现了多种饰有太阳神鸟图案的骨齿工具和木器。其中有象牙蝴蝶,它有两只鸟向太阳展开翅膀,将太阳托在中间(图30)。此外,良渚、凌家滩、石家河文化中也存在太阳崇拜的观念和类似的艺术表现形式。这说明古蜀文明中的太阳崇拜观念以及神的形象和组合在史前时期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普遍存在的。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终于建成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文化融合体系。

图30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双鸟日出纹蝶形器

三成堆遗址的铜像、铜面具雄伟、雄伟、神圣,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宗教色彩。中原文明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并不提倡制作偶像。辽西流域的红山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西北地区的司马文化等都有史前人物雕刻艺术。然而,这种肖像传统并没有延续到夏、商、周时期。石家河文化的玉造像与古蜀文明的青铜造像有许多相似的文化元素。因此,三星堆文化的青铜造像无疑继承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雕塑传统,将良渚、石家河文化以来流传于长江流域的萨满教制度推向了顶峰。古蜀文明的一个重大创新部门。

图31 三星堆遗址第二祭祀坑出土的大型铜像

各种铜像、铜面具大致分为神、巫、人三种类型,各自有不同的体形、动作姿势、服饰,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神权统治的古蜀社会,这些青铜雕像和青铜面具真实地反映了古蜀国的社会结构和组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铜像(图31)是一尊头戴兽面高冠、身穿左侧龙纹长袍、两条尾巴、双手手持圣器的男子雕像。手.有.它呈环形,矗立在一个高台上,上面有一张动物的脸,被认为代表着一位领袖,比如伟大的巫师或大祭司。穿着长衣短裙,身材矮小,肌肉发达,大概是位地位比较高的神职人员。跪拜人物大多呈手持器物形状,有的有牙垫,有的头上有雕像,有的有花环,代表下级祭司祭祀神灵的可能代表。此外,还有手持棍杖、重物的跪拜神像和人像,代表普通的崇拜者,还有鸟像(图32)。这种神人雕像也是长江流域常见的艺术形式,如江西新安大洋洲出土的鸟人玉饰(图33)。

图32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像

图33 江西新安大洋洲出土的鸟人玉饰

青铜人头像主要有两种:扁辫发和圆发。有学者认为他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民族,并认为古蜀国是由两个民族共同统治的,他们的头发都盘在脑后。神职人员和辫子人从事世俗职业,负责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不过,从三星堆遗址的最新发现来看,一尊手持龙头权杖的辫子人,站在一尊人面鸟身的神像之上,可见此人的地位超越了神人。普通人。神。因此,三星堆遗址中辫子人的社会地位可能高于卷发人。

图34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出土的铜像

图35 陕西省宝鸡市陆家庄公墓M1出土的铜像(左) 图36 陕西省宝鸡市陆家庄公墓M2出土的铜像

铜像是古蜀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在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201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修建水库时发现(图34)。头顶上的辫子。后脑勺,窄杏仁眼,宽鼻方嘴,从正面接吻,突然对方双手握着一条蛇,站在一个物体上,双脚来回走动。该人物的左臂和物体失踪了。这尊雕像的五官、发型、服饰虽然在三星堆遗址中没有发现,但与三星堆铜像的整体风格相似,两者之间应有密切的关系。陕西省宝鸡市汝家庄公舆墓地M1、M2出土两尊铜像(图35、图36),手握环状物的形状与三星堆雕像相似。从汉中地区出发,走陈仓路,穿过秦岭,到达宝鸡。还有一条从汉中地区通往关中地区的古道唐洛道,而陕西省西安市周集县就是这条秦岭北侧重要道路的门户。这里出土了一个与三星堆文化非常相似的青铜人头(图37),但由于这件青铜人头没有凸出的眼睛,显然不是直接从三星堆文化传入的遗物。来自邻近地区的假冒产品。

图37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文化馆收藏的青铜人头像

青铜面具分为人面具和动物面具,人面具呈U形,有较深的凹槽,动物面具基本是平面的。关于三星堆青铜表面的用途,说法不一。有些人认为它们是作为祭品悬挂的,有些人认为它们被用作图腾柱,还有一些人认为它们是放置在粘土或木制偶像上的装饰品。《周礼·夏官·方相氏》记载:“方相氏手掌覆熊皮,四目金目……以绳驱瘟疫。”因此,面具是神的承载者,或者说是神的实体化。它是改造人类和上帝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从考古发现来看,面具是长江流域广泛存在的文化形式。江西省樟树市吴城遗址出土了一件商代中期的红色陶瓷面具,有学者推测它可能是用来铸造青铜面具的陶器模型。大洋洲高安出土了大型青铜真金面具(图38),其用途与三星堆面具类似,不是人类佩戴的,而是用来悬挂或放置的。青铜面具在中原地区很少见。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西北山丘M1004处出土青铜面具(图39)。人物五官更加真实,这个面具也是用来悬挂的。三星堆动物面具的样式与湖北省天门市丹家岭和湖南理县孙家岗出土的獠牙玉饰十分相似,是石家河文化的象征。被影响陕西省汉中市古五郎镇出土的青铜人兽面具,与陕西省西安市安湖县老牛坡出土的青铜人兽面具上的图案基本相同。这些青铜面具虽然与三星堆面具风格不同,但很可能都是受三星堆面具影响的产物。

图38 江西新安大洋洲出土青铜神面具

图39 河南省安阳市侯家庄西北山丘M1004出土的青铜面具

图40 三星堆遗址第一祭坑出土的龙虎雕像

图41 安徽省阜南市出土的龙虎雕像

图42:三星堆遗址第二祭祀坑出土的兽面雕像。

图43 湖南省华容市东山出土兽面雕像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粪、羌、壶、葫芦、瓮、盘等。其中以粪、耒数量最多,而三星堆遗址中常见的鼎、箕、簋却没有。中原地区。根据考古遗存,粪和羌都是用来盛装贝壳、玉石等物品的,与中原地区盛酒的器皿有所不同。为此,有学者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铜像、花环,不是用来饮酒的,而是用来祭祀的。有人认为有办法把它放在上面,供奉。”牺牲。 “这些青铜器属于中原青铜礼器体系,说明古蜀人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圣器’的重要性。” 。有些器物的装饰十分精细,羽毛状的鳍纹图案十分流行,这可能与殷墟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有的餐具铅锡合金含量较高,餐具表面呈银白色,可能与汉江流域青铜器有关。有的器皿高大厚重,纹饰稍厚,与长江中下游青铜器有关。例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的龙虎雕像(图40)在装饰题材和结构上与安徽省阜南县的龙虎雕像(图41)相似。老虎雕像制作粗劣,明显是仿制品。二号祭祀坑兽面像(图42)与湖南华融东山兽面像(图43)造型、纹饰基本相同,均为三层大殿。有嘴的雕像。高圈足是湖南青铜造像的一个特点,三星堆的兽面造像可能是从湖南进口的。二号祭祀坑的兽面龟也与湖南岳阳的兽面龟极为相似,器皿中多次发现放置有小玉器、铜斧、贝壳等。在湖南省。此外,在重庆巫山市、湖北省江陵市、湖北省资阳市、湖南省平江市、安徽省六安市等地还出土了与三星堆青铜器相同或相似的器物及青铜器遗物。这说明三星堆青铜礼器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联系最为密切,属于同一青铜文化体系。

图44 三星堆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跪像

图45 三星堆遗址第三祭祀坑出土兽面造像

3号祭祀坑出土铜跪像一尊(图44),由达科铜像和跪像铜像两部分组成。铜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铜像相同,但颈挂的龙和三组悬挂动物装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发现。口沿短圆柱铆接结构,表明悬龙、悬兽附肢是后来增设的,是三星堆青铜器的创新。雕像的圈足是铸造而成的,与雕像头部的平板相连,雕像圈足上的一些装饰是熔化铸造的。因此,这尊铜像显然是外来文物,古蜀人在其中添加了各种神兽,融入了当地的祭祀文化体系。 3号祭祀坑还出土兽面造像(图45)。脖子和腿上打了多个圆孔。这种现象在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中很常见,但在其他地区则没有。由于它是用于铸造的,因此附件是定制的。因此,这尊兽面雕像是古蜀人改造的半成品,表明三星堆的青铜工艺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图46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板

图47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空心几何图案铜板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板与二里头文化的青铜板非常相似,但并没有直接受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二里头文化的镶嵌蓝绿色铜盘以兽面为主要特征。 1985年甘肃省广河市出土的镶嵌蓝绿铜牌与天水博物馆收藏的蓝绿镶嵌铜牌与二里头文化相同或相似,且与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有关。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牌(图46),形状为实心平板,背面中央有一长凸起,与新疆哈密市天山北路遗址出土的铜牌相似。天山北路文化的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200年,大致对应夏朝末期和商朝末期。此外,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两种镶嵌绿松石的青铜板,一种饰有镂空几何图案(图47),与天山北路的青铜板也有相似之处。一是采用与二里头、齐家文化相关的动物图案元素进行装饰。因此,三星堆铜板是中原和西北两种文化融合创新的结果。

图48 金沙遗址祭祀区平面图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还出土了许多仿玉青铜器,包括青铜器、青铜孔、青铜量器、青铜包器等。石峁遗址和陶石遗址首先发现了形似玉的青铜器,主要是青铜螺钉和多齿青铜环。古蜀人继承了中原龙山时期的传统,青铜项圈是当时流行的玉项圈的仿制品。青铜结头的形状与玉结头不同,不是外圆内方,而是外方内方,与青铜有领围脖的形状十分吻合。外面是圆的,里面也是圆的。考古发现表明,有项圈的青铜角楼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角楼并存(图48),而这两者的结合就是古蜀人的“天圆地方”。表明它可能反映的想法《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记载:“天生者为上头,地生者为下头。上头曰圆,下头曰方。若天为圆,地是圆的,四个角没有被覆盖。”《淮南子·天文训》 注:“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盖天学说是最早的宇宙学模型创造于远古时代。具体来说,中国被描述为一个天圆如盖、圆如棋盘的地方。冯诗老师说: “第一个遮天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如果天地如人们所说的那样,是圆是方,那么当圆天和方地重叠时,地球的四个角就会重叠。”正如玉壶的平面形状所示,它不能完全遮住天空。当然,这就是古人所害怕的。”它体现了进步。宇宙与天地的关系圆形、方形、中间的高领象征天地中心高、四周低。尤其是青铜塔,呈长方形,中心方正,边缘圆润,为后来的匈奴学说奠定了基础,是古蜀文明对中华文明宇宙论的重要贡献。

(2) 金器

中国青铜时代,金器的制造和使用在中原地区并不普遍。三星堆、金沙遗址发现的众多金器是古蜀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有学者认为,金制品是与巴蜀本土文化在文化形式、风格上完全不同的外来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的起源在巴蜀当地找不到。这种文化形式及其起源,在整个中国商代时期也没有发现。这些文化形式根源于古代近东文明。更有无知之人无视中国考古发现,过分夸大西方文化的影响。三星堆文化是古代近东文明的理论迅速传播开来。

图49 河南省郑州市商城市书院街M2出土的黄金外墙

河南省汤阴市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金块,这表明黄金在史前时期才被发现和使用,但尚未被制成黄金首饰。甘肃省玉门市花沙沟遗址发现了中国最古老的金器。湿婆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主要包括金耳环、金鼻子饮料等饰品。陕西化州、渭南刘家河、河南商城、郑州、山西石楼、保德、河北藁城、北京平谷等地以及黄河中都发现了商代中期的金器。盆地内分布广泛。郑州商城市二里岗商墓出土一件金箔奎龙纹饰件,2021年商城市商墓又出土一件包金件(图49)和一件金泡沫饰件郑州市,出土于更盖M2。在中原地区,使用黄金是重要的工具传统。绿松石镶嵌作品M17,2013年出土于湖北省黄陂市盘龙市杨家湾,其特征为动物面部的眼睛、鼻子、耳朵的金饰,其年代可追溯到商代中期。长江流域也使用黄金产品。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出现大量金器的历史逻辑是基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技术交流,而不是古代近东文明的传播。

图50: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左) 图51: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出土的手持龙首权杖的青铜雕像(右)

三星堆遗址的金器主要有金权杖、金面具、金叶饰、金块等。金色权杖原本缠绕在一根木棍上,但由于埋藏时间过长,木棍已经碳化,只剩下圆柱形的金箔。世界上每一个文明古国都有国家权力体系中最高权力的象征。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文明中,权杖成为国家权力、宗教权利、经济权利的象征。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斧头是君主政体和王权的象征。徐宏教授说:“考古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西方的权杖文化和中原以鼎、杖为代表的礼制文化,都在半月地带,即‘中国弧’里发现了。”虽然可以进入这个区域包围的东亚大陆中心,但鼎、爵等中原文明的礼器却无法突破这个半月区域。出土的权杖和中原式礼器,也恰好位于这条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即“中国弧”上。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如:石制或青铜制的权杖头;包屯文化中发现了象牙权杖,二里头文化中也发现了象牙权杖(图50)。因此,三星堆遗址的金杖并非直接从近东文明传入,而是继承自中国本土的权杖文化。51)具有性龙的文化元素,性龙是中国的象征。此外,三星堆文化的权力象征是中国传统的斧头,这标志着两种文化体系的融合。

图52 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金面具

三星堆遗址5号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厚的金面具。金色掩模的所有边缘都向内拉,可能覆盖其他纹理掩模。金沙遗址祭祀区8号祭坛出土的金面具(图52)与三星堆金面具造型相似,属于同一文化体系。使用锤击技术完成黄金表面的整体形状后,使用凿刻和切割技术形成眉毛等镂空轮廓,最后进行抛光,使其具有光泽。金箔饰物有人头鸟饰、老虎饰、四爪饰、哈日饰、鱼饰、树叶饰、圆形饰、直线饰等。其中,哈日饰、鱼饰、叶饰、圆饰等明显有悬挂用的小孔,所以一定是神木或其他装饰品的一部分。

图53 金沙遗址出土的天鸟金饰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鸟金饰(图53),是用鳝鱼锤打而成,图案采用切割工艺。内层图案的中心是一个空心圆,周围有12个等距的新月形,象征着灿烂的太阳,而外层图案则以四个相反方向飞翔的翅膀围绕着内太阳,远处是一只鸟的图形。这些金制品凭借独特的创意和精湛的工艺,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幻境。还发现了一件用很薄的金箔制成的装饰品,描绘了一只青蛙,四肢卷曲,头部呈葫芦形,嘴巴呈尖桃形,尤其是青蛙周围有串珠图案。这是一种表现青蛙或蟾蜍凹凸不平的装饰品。八个金蛙形饰物与太阳鸟金饰可能形成了连体关系,反映了这一时期太阳崇拜中的月亮观念。《淮南子·精神训》 据记载“太阳有羽毛,月亮有蟾蜍。日月迷失方向,没有光,就会有日食”。 Kimiha是一种在太阳上飞行的太阳神鸟。而蟾蜍是月神。

《山海经·中山经》记载:“东北三百里,谓岷山。江水自燕山而出,自东北入海。多良龟,其中多龟。金玉。”一(岷山)东北百四十里,曰莱山。江出燕而东流,成大江,其日多金。”据文献记载,四川金沙江、雅砻江江、大藤江、闽江、闽江等水系均产砂金。流经三星堆遗址的卡莫河上游出产沙金和块金,可能是三星堆金器的主要原料来源之一。成都平原周边丰富的矿产原料、周边地区的技术支撑、流行的文化理念,构成了三星堆金属器独特的文化特色,其形态与形式与近东文明的金属器相似。因此,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中国青铜时代金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

(3) 玉石

古蜀文明玉器包括礼器、工具、装饰品等,其造型特征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史前玉器同属一脉,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许多玉器没有使用过的证据,但具有与礼器相似的功能用途,例如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祭器,或者用于与神明沟通的神奇工具。《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玉岭山出玉,建水河出玉。”古蜀文明的玉多为不透明或半透明,颜色以白色、灰白色为主。白色的。玉石的主要材质是硬玉,其他材质还包括蛇纹石、石英、大理石、长石等。据信大部分原材料来自成都平原西北部的龙门山地区。

《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尊天地四方,以玉为六器。尊天,用青玉;尊地,用黄珠。” 、玉璧具有古蜀文明的玉坑、良渚文化的玉坑以及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的特征;影响方向有黄河中上游两个方向河。文化。例如,三星堆仁胜村墓地出土的玉璧与良渚文化早期玉璧较为相似,而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中玉璧数量较多,尤其是大群石璧。受到海滩文化的影响。金沙遗址出土的十节玉刻,上大下小,两侧中央各有一纵槽,器身分为10份,以中轴雕刻。该遗物的形状与上海青浦市福泉山、江苏武进四屯、吴县草鞋山等良渚文化晚期遗址出土的玉锥形状十分吻合。良渚文化晚期从长江下游传播而来的文化。但这里很少发现良渚文化风格的玉渣,而且很多玉渣上下大小基本一致,不分节,多为素面,品质较好,与玉渣相似。的海滩文化。齐家文化。金沙遗址也流行形似玉手镯的短玉杵,也是齐文化玉杵的特色,江西新安妇好墓、大洋洲殷秀墓中都曾有制作。

图54 三星堆遗址第二祭祀坑出土的张先生跪铜像

《周礼·春官·典瑞》记载:“圭璧,祭日月星辰;张帝,祭山川。”玉石用于古蜀祭祀仪式中,是最重要的祭祀工具。供魔法师沟通神灵,祭祀天地山河。三星堆遗址第二祭坑出土铜像,跪持哈日,似在祭祀(图54)。三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铜像上有一尊鸟形哈林宁。第二个祭坑中还出土了一件玉质“山祭图”(图55),底部有人物,下有山,人与山之间有平行线。该山由两座山峰相连,山顶象牙镶嵌,山下垂直镶嵌玉石。最底层跪着三个人影。每个人都戴着山形王冠,戴着两对耳环,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三个人站在山顶,各自戴着平冠,戴着钟形耳环,双手抱在胸前。金沙遗址还出土了一幅玉质祭画(图56),画上以上下云雷纹和四弦纹为分隔带,祭祀者头戴高冠,跪于地上,手挽手。祭祀时将一块象牙挂在肩上。一些学者认为,该人物肩上的物体是玉形式的象牙。这表明古蜀人通过玉石与象牙的结合来崇拜山川,生动地描绘了古蜀文明以玉侍奉神明的情况。

图55 三星堆遗址第二祭祀坑出土的《山祭图》玉印及线条图

图56 金沙遗址出土的《祭祀图》夕张及线图

豫章出现于山东龙山文化早期,在龙山、夏、商时期十分流行。古蜀文明玉器中数量最多、造型最丰富,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Bienjean,有两种类型:扁平刀片和正面斜角刀片。第二种是压杖,有两种:尖端有两个尖角的凹弧形刀刃和深V形刀刃。第三种是鱼形哈里,呈长三角形,前面有一个V形缺口。《周礼·玉人》 记载:“达巴里、中巴里长九寸,贲巴里长七寸。”又记载:“矢巴里、中巴里长七寸。”郑注:“大山大河中” ,大巴里长七寸。”用。“以文字为装饰。中山河用中章为装饰,小山小河用扁章为装饰。”这样的决定显然是错误的。一个基于的名称。

平刃边璋、斜刃边璋和凹弧形刃牙璋保留了中原地区的风格,牙璋阑部的“兽首式扉牙”与石峁遗址的关系密切。朱乃诚先生认为:“二里头文化牙璋传至成都平原的途径,可能是取道陇西,并通过陇南至川西北的文化通道到达成都平原。二里头文化牙璋流传到成都平原的过程,不仅仅是牙璋器物本身的传播,而应是反映了一批文化遗存所代表的二里头文化的一支系人群的迁徙。”深V字形刃牙璋和鱼形璋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是古蜀文明玉璋的一种创新形式。金沙遗址的小型玉璋已经完全失去其神秘、威严的感觉,开始转变为明器。 玉戈主要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繁盛于商代晚期。古蜀文明的玉戈有的是中原地区的样式。一般为体形宽大,中部较厚,援身较宽,援的前端有尖刺的前锋,中部有突起的中脊。有的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一种是玉璋和玉戈相互影响的鱼形戈,前锋磕成缺口,锋尖分叉。另一种是两侧边刃呈连弧形曲刃,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发现的曲刃铜戈的形制相似。这两类玉戈仅见于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是古蜀文明玉戈的一种创新形式。 此外,一些制作精美的玉凿、玉锛、玉斤等器物,未见明显的使用痕迹,可能并非实用工具,而是具有礼仪性质的礼器。其中,凹刃玉凿是古蜀文明最具地域特点的器物之一。这类器物是由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遗址中的小型凹刃石凿演变而来。凹刃玉凿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不多,金沙遗址大量出现。大多数器物选料精美,制作考究,是金沙遗址祭祀活动的重要物品。然而,凹刃石凿在云南东南部、广西西部、越南冯原文化等地都有少量发现,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国东南地区的文化交流。 结语 古代中国不同区域文明演进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差异,决定了存在不同的区域文化传统。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华大地就出现了八大文化区系和数个小文化圈,它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圈又相互影响,每个文化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贡献出自己的文化因素。随着不同区域文化的频繁接触,各个文化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相互作用圈”,“多元”渐渐走向“一体”。夏商周三代时期,“某种层面的文化一体化完成,文化大传统初步形成。这个大传统的突出特点就是礼乐文化、礼乐制度,其背后是祖先崇拜信仰。”以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是重视神权、具有浓厚的神鬼崇拜信仰为特色。古蜀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物质文化体现了与长江流域早期文化传统的相似性和继承性,是神权政治和神鬼信仰“文化小传统”在长江流域的传承。 神话传说是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历史记录,是研究任何一种古老的文明系统最基本的支撑点。十九世纪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伊特利亚》发现了传说中的特洛伊古城,揭开了古希腊历史考古的序幕。中国古代传世文献中大量的古史传说并非毫无根据,而是隐藏着极为宏大的历史背景。四川盆地虽然有大山阻隔,却能通过水道河谷与外界沟通,南北向和东西向的族群不断进入成都平原,不同的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催生了新的区域文明。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传世文献与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相契合,证实了古蜀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蜀文明并非是外来的、封闭的文明体系,而是原生的、开放的,具有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文明体系。古蜀文明汇聚了周边地区的贵重物、资源、技术、观念、人员,从而创造出独放异彩的地方性文明。这样的多元融合使得成都平原成为长江上游的文明中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古蜀文明与周边地区文明的关系,实质上是一个互动、双向以至多向的文化交流。因此,有学者认为成都平原是一个知识中心或者神圣区域,古蜀文明向外输出的“可能是知识形态的而非物化的产品,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产品”。 长江流域是一个广阔的文化传播带,具有共同的精神崇拜、共同的信仰体系、共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形成了思想和艺术上的某种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正是以后统一国家和大一统观念形成的一个思想基础。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原以外的边缘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及其在中华文明起源格局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展现了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宏大格局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特展图录 (本文原刊于“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同名图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澎湃新闻经作者授权刊载。略有删节,原文有注释,此处省略)
标题:三星堆考古中国,三星堆展出上海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gl/19513.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更多
天地劫幽城再临归真4-5攻略:第四章归真4-5八回合图文通关教学

天地劫幽城再临归真4-5攻略:第四章归真4-5八回合图文通关教学[多图],天地劫幽城再临归真4-5怎么样八回合内通

2024-04-03
航海王热血航线艾尼路怎么玩?艾尼路加点连招攻略大全

航海王热血航线艾尼路怎么玩?艾尼路加点连招攻略大全[多图],航海王热血航线艾尼路怎么加点?艾尼路怎么连招?关

2024-04-03
坎公骑冠剑国际服怎么玩?国际服新手攻略

坎公骑冠剑国际服怎么玩?国际服新手攻略[多图],坎公骑冠剑国际服的玩法是什么样的?关于游戏中的一些新手玩法

2024-04-03
王者荣耀鸿运6+1地狱之眼怎么抽?鸿运抽奖地狱之眼概率获取攻略

王者荣耀鸿运6+1地狱之眼怎么抽?鸿运抽奖地狱之眼概率获取攻略[多图],王者荣耀鸿运抽奖活动的奖池中还有传说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