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提问)复活节恰逢清明节,是巧合,还是命运?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问:复活节恰逢清明节,是巧合还是命运?
中新社记者马锐
今年的清明节和复活节重合,东西方两个关系到春天和生死的重要节日落在4月4日。
清明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传统民间节日,复活节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宗教节日,在他们的文化传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目前的公历算法,两个节日在同一天重合的概率约为十分之一,这使得它们的相遇更像是命运而不是偶然。
4月1日,人们在重庆乐山烈士陵园举行清明祭奠活动。图片提供:周毅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是按农历还是西历庆祝?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端午节在5月5日,中秋节在8月15日,但清明节并没有直接对应任何特定时期。虽然是农历,但公历4月5日左右总是比较准确的,最大误差有1到2天。
事实上,中国当局在2008年调整每年假期时,就明确表示将农历清明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农历清明节就是清明节。 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从其国际英文名称“the 24 SolarTerms”可见一斑。目前的24节气是根据太阳历计算的,每个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内每移动15度。
中国传统的历法——农历,是在农历的基础上,结合了太阳历元素的阴阳历,农历是太阳历的体现。 “春雨震春,涤谷。夏满芒,暑热合。秋有露,秋有霜,冬有雪,小寒。有二节”其实,清明同时和不同时间的原因,在农谚中已经有了解释。在以公历计算的《西历》中,有:不错的回应。
当地时间3月11日,南非约翰内斯堡一家超市显着位置陈列着与复活节相关的食品。中新网记者王曦供图
中国的扫墓节纯粹按照阳历计算,而西方的复活节则同时使用阳历、农历和宗教节日,因此落在公历的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范围很广之内。日历。计算复活节的日期,首先要根据太阳历确定春分,然后根据农历计算春分后的第一个满月,最后用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星期日)。假期。确定复活节的日期非常“麻烦”,因为它与犹太逾越节和《圣经》所使用的犹太历有关,这也是阴阳历。罗马历原本是阴历,后来改用阳历(儒略历),因此基督教会决定自行计算复活节的日期,而不使用犹太历。在此期间,东方教派继续使用儒略历,而西方教派则改用公历(Gregorian calendar),这就造成了春分日期的不同。东正教规定,如果这第一个星期日恰逢满月,复活节将推迟一周,所以今年的东正教复活节将在五月。
竺可桢老师在1963年第《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号文章中说: “农历是农历,而阳历如清明、谷雨等是阳历。不过,一些西方阳历如所谓的外国清明(基督的复活节)实际上因宗教传统而异。请使用农历。”
阳历当然不等于西历,农历也不是东方独有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文明,人们利用日月历来指导生产生活的初衷、追求和体验都是一样的。清明节是春分后15天,复活节是春分后第一个满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春分是冬季过后的第一天,此时昼夜相同。 《现代二十四节气《时宪历》的编撰,凝聚了一批西方传教士和西方本土学者的心血和智慧。明清时期的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等。因此,在今天的公历中,清明节与复活节重合已不再是巧合。
资料照片显示:当地时间2017年4月13日,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香奈儿公园打造了一只用常春藤和苔藓装饰的“复活节兔子”迎接复活节,上面还装饰着雏菊。复活节彩蛋。充满了乐趣,人们聚集在一起拍照。
清明节+复活节=“生与死”?
这两个节日的主题恰好与死者和死亡有关。
清明节本来只是作为第二个季节,最早的记载是战国初期的:010年至30000年,其中有12天作为一个季节,共有30个季节。西汉《管子·幼官》年有记载,春分后“再过15天,清明风就来了”,但更早的记载是在春分后45天清明风到来。春分。另一个被广泛引用的《淮南子·天文训》 《逸周书》 《历书》的真实性和年代很难考证,但清明季节是在春分之后,其最终形式可能可以追溯到唐代。现在还不算太晚。唐初孔颖达将清明解释为“万物洁净明亮”,当今国际上的“清明”就是“Clear and Bright”的英文译名。从唐宋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清明与春季的各种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并与上时、寒时这两个古老的春节融为一体。一千多年来,人们在暮春之交走出家门,出去亲近大自然,通过扫墓、缅怀祖先的方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4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烈士墓前发现两名老人。供图:中新网记者翟玉佳
春分后的满月意味着光明战胜黑暗,周日象征重生和新的开始。公元4世纪,基督教会通过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决议,设立这一天,纪念耶稣基督殉道后第三天从死里复活,作为基督教信仰的顶峰。然而,复活节的象征性民俗文化,如打扮、分发彩蛋、兔子等,并非起源于基督教;欧洲普遍接受基督教后,古老的春节习俗被赋予了宗教意义。拉丁语和日耳曼语中的“复活节”一词可以追溯到犹太民族的春节逾越节,后者则追溯到德国的春天女神,打破了这一历史文化障碍就得到了体现。
不难理解,许多历史悠久的重要节日,无论在东西方,都经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春分过后,北半球气温回升,一切开始复苏,人们庆幸度过了缺粮的严冬,忙着筹划新一年的收成。春天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和公共关怀。
风俗典故的不断积累,赋予了重要节日丰富的形式和意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体现出东西方文化气质的异同。几千年来,清明节和复活节都是分开存在的。一个是基于认真追随过去和团结家庭,另一个是庆祝奇迹和荣耀福音。祭祀、扫墓、缅怀先人功德、感受亲人温暖、超越生死别离,维系着中华文化中人伦永续的精神框架。在基督教教义中,耶稣的殉难和复活象征着世界的救赎和宽恕,而复活节释放的精神热情超越了这个世界,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如今,有多少仪式感值得保留?
这两个重要节日之间也存在文化冲突和纠葛。
关于中国基督徒是否可以在清明节祭祖的争论已经持续了300年。费正清先生指出,从明末到清初,涉及祖先崇拜问题的“礼俗之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不仅是因为基督教会意见不合,而且还因为欧洲和中国的神父相互争执。 ……,最终甚至是教皇和清朝皇帝。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扩大了在中国的传教活动,使得基督教应对中国的祭祖文化显得更加迫切。通过清末游历中国的汉学家的介入,人们开始从研究汉学和中华文明的角度系统地认识中国的祭祖文化。美国汉学家丁桃良曾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存在“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不应该用西方价值观取代东方价值观,我是被允许的。值得庆幸的是,自此以后,不仅西方教会在祖先崇拜问题上逐渐放松下来,而且对西方汉学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这也为中国文化向外界的传播做出了促进。
资料照片显示:戴着防护面具的复活节巧克力兔子。
回到当今,无论是清明节还是复活节,人们对信仰和文化的理解与几千年前、甚至一百年前有很大不同。在一些基督教依然盛行的国家,复活节和圣周是一年中最大的传统节日,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不同信仰和文化的游客。复活节巧克力蛋、宝石蛋和复活节兔子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消费主义的象征。
2008年,清明节被正式定为中国法定节日,路透社当时报道称,此举不仅鼓励人们重新关注传统文化,而且对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也有帮助。但据当时不完全统计,仅清明节期间,烧纸就有数千吨。
2020年4月4日,中国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清明节,全国默哀三分钟,鸣响喇叭,悼念在抗击疫情中牺牲的英雄们。这将是中国最难忘的清明节之一。
2020年4月4日上午10点,北京的防空警报拉响了三分钟,天安门的游客们肃立默哀。图片提供:中国新闻社记者盛家鹏。
1908年,法国人类学家范根内普认为,仪式总是伴随着个人或群体从一种特定情况向另一种情况的转变,而自然本身也分为白天和黑夜、季节。他是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的“仪式”,相信它受到,盛衰的周期性控制也体现在人类的生活中。仪式感是指仪式给人带来的安全感、满足感、认同感、责任感。
鲜花和彩蛋,安静的气氛和狂欢。当我借着节日的烛光静静地感受血缘、亲情、人生的悲欢离合时,我相信我会感到无忧无虑。 (就这样)
标题:复活节和清明节同一天的几率,2021年复活节撞上清明节
链接:https://www.7kxz.com/news/gl/1778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